全行业亏损折射出中国钢铁业重组并不成功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10-10 9:19:18  兰格钢铁
     钢市盛夏遭遇寒冬

    这个夏天,中国钢铁行业遭遇寒冬。随着钢价一路下行,钢厂普遍亏损,从上市公司2012年中报来看,鞍钢股份亏损19.76亿元、马钢股份亏损18.93亿元、安阳钢铁亏损14.5亿元、华菱钢铁亏损13.05亿元、山东钢铁亏损9.96亿元。

    其实,炼钢主业已经整体亏损。中钢协数据显示,上半年其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仅为23.85亿元,销售利润率降至极其微薄的0.13%。据中钢协内部测算,扣除投资收益后,钢铁主业上半年实际亏损达13亿元。

    而最坏的时候还没有过去,钢市一路向下,演绎着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行情。据商务部商务预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25mm螺纹钢的平均价格为3800元/吨,同比下降24%,和金融风暴肆虐的2008年钢材价格相当。这种情况下,三、四季度钢铁行业经营情况更不乐观。

    观察当前钢市,中国钢铁企业在市场疲弱的煎熬下,仍在纠结是否减产,归因于钢铁行业的高产能和低需求,导致钢材价格一路下滑。

    中国钢铁产能已经超过了9亿吨,成为钢铁产量高位运行的主要推力。炼钢主业亏损,钢铁行业成了资本市场的弃儿,大批上市钢铁企业破净,部分企业大举借债维持经营,但我国钢铁产能依然高位释放。8月份全国粗钢日均产量略有下降,但进入9月份又开始上升。中钢协旬报显示,9月上、中旬全国粗钢产量估算值约3751.08万吨,日均产量187.55万吨。全国粗钢日产量维持在190万吨上下的高位水平,按年算约7亿吨。市场上有分析认为,全国产量估算值过高,含有水分,但会员产量是经过中钢协统计,这部分企业的产量增长,表明钢铁行业的减产是“雷声大雨点小”,钢铁减产潮还没有真正到来,钢厂减产不积极。

    此外,市场需求低迷。需求决定行情,当前钢材消费疲软,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投资需求疲软。中国依然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投资是第一动力。国家统计局测算,2011年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4.2%,消费贡献率是51.6%,净出口贡献率为-5.8%。

    全国投资增长放缓,尤其是房地产方面。2012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1795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增速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尤其房地产方面,1~8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122940万平方米,下降6.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90755万平方米,下降11.1%。一般情况,建筑用钢占到全社会钢材消费量的50%左右,其中房地产建设用钢又占整个建筑用钢的60%以上。所以,投资建设的放缓,直接降低了钢材需求量。

    钢企重组是个夹生饭

    有人认为,钢铁行业亏损,原因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差、金融危机后的4万亿投资催生了钢铁产能猛增等因素。但个人认为,制造业中钢铁效益最差,除外部因素,还有着自身问题。企业是行业的细胞,每个钢厂是行业的一份子,行业亏损表明,钢厂缺乏市场竞争力。

    中国钢铁行业亟待以市场化重组提升自身实力。这几年钢铁行业亏损表明,金融危机以后中国钢铁业重组是不成功的。中国钢铁企业重组是一个夹生饭,这个行业既没有了行政审批的威严,也没有贯彻市场化重组的精神。一场表面轰轰烈烈的重组,最后发现市场并不买账。

    进入WTO后的这些年,钢铁产业链的上游原料、下游钢材市场,均实现了市场化,这令钢铁市场竞争加剧,此时也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最佳时机。但在政府的保护下,行业的核心企业层面,市场化却围而不攻。在钢铁行业,政府身影太重,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被扭曲,行业的新陈代谢机制被打断。

    破坏优胜劣汰机制的表现之一,在于行业内重组的市场化程度低。

    这几年,中国的各地钢厂迅速做大。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再发展离不开兼并重组。但行业重组被潜在的行政力量干扰。由于财税等方面原因,地方政府支持省内大企业,形成钢铁生产的区域垄断,背离市场化原则。而凭借着地方政府的信用背书,各地大型钢厂大幅扩产、兼并,但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依旧保持较低水平,钢铁行业的整体效率并没有提高,导致各地企业只是做大,没有做强。

    地方政府对介入钢铁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此外,国有钢厂经营者也希望借助地方政府的扶持做大企业。

    当前钢铁企业经营效率低,而以企业重组激活行业,各地国有钢厂是绕不过去的坎。只有隔断政府和钢铁企业间的利益输送纽带,中国钢铁行业才能实现市场化重组。为此,还需要坚持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中国一直搞政企分开,近年来已经少有人提及。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仍需去掉“政府领导”痕迹,从商不从政。各级国资委应该对国有企业及其投资项目进行公开评价,对企业具体项目的投资效益做长期评估,对决策者及执行者进行绩效考核,做到有奖有罚。这样,才能杜绝在各地政府好大喜功的政绩观影响下,钢厂管理者为凭借企业业绩作为从政资本的跳板,用扩大投资和生产的方式来谋求短期效益,防止国有钢厂的短期化经营行为。

    破坏优胜劣汰机制的表现之二,在于行业逆向淘汰,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

    在各级政府政策压力下,钢铁行业同样存在着所谓的民企“玻璃门现象”,民营资本在投资领域存在着与国有企业不平等的资本准入门槛。民营钢厂面临着政策瓶颈,钢铁行业出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比如2010年末,河北地区一家大型钢厂所谓“渐进式股权融合”重组模式,不花一分钱,用自己的商誉、管理、购销渠道等资源换取民营钢企10%的股权。但所谓的重组已经过去一年半时间,民营企业依旧独立运营,组而不合,耐人寻味。

    不要以救市的心态对待钢铁业

    现在是钢铁行业最困难的时候,但也是钢铁企业开始蝶变的最好时机。一句老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讲,现在该寒冬了,需要经济低迷一些,需要死一批企业,任何经济危机的时候都有人跳楼的,死的都是投机的人。有人问,现在钢铁企业亏损怎么办,行业放开,让该进的进来,该出的出去。

    不需要扶持某个企业或某一类企业,不要以救市的心态对待钢铁行业,政府给予钢铁行业的关怀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政府需要建立稳定的长期政策,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以降低非市场因素对钢铁企业发展的制约。政府需要鼓励各种经济主体进入钢铁行业,而以控制钢铁产能的名义压制投资,其实是保护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钢铁企业。

    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建议,政府应转变职能,用土地法、环保法、税收法管理钢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取消形同虚设的行政审批立项制度。而转机或许在这个危难时期开始出现了。9月3日,工信部发布2012年修订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此次颁布的修订版“准入条件”,与2010年版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就是在钢厂申报准入的要求方面,去掉了“要求相应钢厂在给工业主管部门的送审材料中附有关土地、项目核准或备案等审批文件、证明文件”的表述。有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在淡化审批限制。这样,此前大批没有审批“超生”的钢铁项目,如果能符合最新修订的“准入条件”中规模、工艺、节能环保等各项门槛标准,就能够脱离“黑户”,顺利“转正”。

    政府开始思考政策变化,行政控制难以压制钢铁产能,钢铁行业的问题,比如产能、效益等最终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政府应该更多地以市场手段来推动行业转变。

    坚持市场引导资源流向,不是一句空话。过多的关爱等于溺杀,钢铁行业已经到了该放手的时候了。(中国经济导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10月10日黎城太行钢铁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调整信息
  •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多元发展之路
  • 前8月四川钢铁业利润总额下降8成
  • 2012年8月日本向中国出口钢铁统计
  • 2012年8月日本进口中国钢铁统计
  • 兰格钢铁10月10日晨报
  • 2012年8月日本钢铁进口统计(分品种)
  • 2012年8月日本钢铁出口统计(分品种)
  • 水泥钢铁航运寒意浓
  • 全行业亏损折射出中国钢铁业重组并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