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住建部网站公布的建设进度称,今年1-10月份,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22万套,基本建成505万套。这意味着2012年度的保障房新开工和基本建成量已经提前达标。
按计划,2012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
保障房建设推进难度不小,最大的门槛还是资金。
新华社今年10月下旬曾报道,为推进保障房建设,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仅2011年中央财政就分批下达了1522亿元补助资金,但相对于全年超过1.3万亿元的总投资来说仍然缺口巨大。
按住建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10月,全国已完成保障房投资1.08万亿元。
中国的保障房建设被寄予厚望。官方希望,借助保障房,部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同时降低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合理转移的门槛”。
按2011年公布的计划,到2015年,中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覆盖面达到20%左右。2010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30万套;2011年,开工1043万套,基本建成432万套。
制度建设也在推进。今年8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市召开保障房分配和运行现场会,提出“建立实现持续运行的长效机制”。
李克强当时要求,“要鼓励先行开展地方立法,为完善政府监管、规范市场运作、实现保障房可持续运行提供法制和政策保障。要创新运行管理模式,逐步将廉租房向公租房并轨,实行租补分离、明收明补,根据住户不同收入情况给予适当租金补贴。要兼顾居民承受能力、补贴支持力度和实际运营需要,合理确定公租房租金水平,通过在公租房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商业用房等多种措施,充实运行管理资金,使公租房可持续运行。在财税等政策上也要研究给予必要支持。”
(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