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国家节能补贴的预算安排年初为155亿元,在今年6月份追加了150亿元,今年9月扩围又再次追加45亿元,共计350亿元。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家电产品节能补贴政策的推广期限暂定为1年,持续时间为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
有专家表示,国家此举初衷是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培育节能行业发展壮大,因为节能产品造价更高,相对普通产品不具价格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补贴的主体是厂家,补贴款是国家直接发放给厂家,卖场只是一个终端销售方。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补贴款对于商家来说具有一定风险——钱给了消费者,条形码等资料拿不回来就等于自掏腰包,加之基本上没有“效益”、要由商家来核对整理资料程序繁琐、自己还得垫资,商家自然没有太多积极性。
那么,作为补贴的直接受益对象的家电厂商是否积极性很高?“现在看来,有点像食之无肉的鸡肋。”李先生是深圳市某热水器制造企业总经理,作为深圳首批入围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企业,几个月前,这一消息着实让他兴奋了一番,他认为,凭借每台300-500元的补贴,能对市场销售产生刺激作用,产品竞争力可谓又上了一个台阶。但经过几个月的实际运作,李先生发现操作起来难度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力度非常严格,这个过程让他相当“折腾”。而实际结果是,消费者对几百元的优惠并不如想象般热情,产品售价较高,整体销售情况不是很理想。他认为,补贴政策主要是在制度设计、流程上出现了问题,使得厂商、经销商、消费者积极性都不高。
与此同时,不少消费者表示对节能补贴基本有所了解,但对自己的选购影响并不大。有消费者表示,节能产品一般售价相对较高,而另外一些非补贴产品也推出了各种降价优惠措施,因此从价格上来看,补贴产品仍没有太多优势。但也有部分人表示如果本来就打算选购这些高端产品,国家给予补贴还是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相关链接
如何让节能补贴实至名归
政府部门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对促进消费、加快经济的发展步伐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但任何一项消费刺激政策都可能是把双刃剑,不能仅仅关注市场效果而忽视其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如家电行业中的节能灯本身因为含有汞、铅等有害成分,报废后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虽然这种污染可以通过科学地处理进行规避,但遗憾的是,当初政府有关部门在推广绿色照明工程活动时只注重了市场推广的数量,却忽视了节能灯报废后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严重污染,更没有在活动开展的同时启动预防措施。
笔者以为,补贴政策既然是用国家的钱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那么就一定要设定一些门槛,加快制修订一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能效准入,强化标准的倒逼机制和引领作用。对一些能效指标超高效产品给予较高补贴,并公布于众。
补贴政策还应具有延续性,一项影响全社会的政策只有年复一年的不断论证完善,才能激励真正做事业的人踏踏实实做事,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而非临时性的政策,如同补药兴奋剂一样,药力一过反而伤身。
补贴政策应注重加快节能产品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一批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动高效节能产品生产装置升级改造。监督核查节能产品推广,严厉打击能效虚标行为,对查实存在骗补行为的推广企业和销售企业,取消其推广资格,加倍扣减相应的补贴资金,追究企业负责人责任。
此外,补贴政策还应注重宣传家电节能环保方面的知识,树立家电回收的社会共识,建立完善回收处理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让废旧电器回收有道,处理有门。
(中国消费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