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东山造船高手造出15艘古战船模型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11-19 10:37:32  兰格钢铁

孔炳煌为船模抛光

  东南网-海峡导报11月17日讯(记者 廖珍妹 通讯员 黄辉全 文/图)漳州市东山县,56岁的孔炳煌是个古战船模型制造高手,他最成功的作品,就是复原了施琅收复台湾时使用的赶缯船。7年来,他复原的赶缯船、牵风船和丹阳船、钓艚等15艘航海古帆船模,获得福建省福龙中国帆船发展中心专家学者的肯定。

  不过,这一独特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孔炳煌期待,有志于古帆船研究的年轻人能够来学习,他愿意传授技艺。

  从小对古船知识着迷

  今年56岁的孔炳煌师傅出身东山的造船世家。祖父在大澳开船寮造船,父亲孔定茂是东山水产造船厂有名的造船师傅。

  11岁那年,孔炳煌放下书本,随父亲到船厂当学徒,学习木船钉造技术,开始与船结缘。

  孔炳煌介绍,在造船、修船过程中,他逐渐对古战船着迷,开始对《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闽省水师各镇标营战哨船只图说》及另一部清初古籍《水师辑要》等古船知识如饥似渴。因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理解起来相当吃力,但他仍坚持自学。

  他借助《康熙字典》解惑,且请教专家,访问老渔民、造船老师傅。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知识难点、技术要诀,被逐一攻破。他解读出《四丈六尺内水师赶缯船规格书》,整理出船体等977个木质构件、27个铁件的详细规格,17886个铁钉的大小尺寸,以及海蛎壳灰、桐油、网纱、麻丝的捻缝材料配方资料。

  2005年,成功造出首艘施琅用战船

  谈及正式步入古战船复原研究之路。孔炳煌回忆,2004年福建省福龙中国帆船发展中心主任、帆船技术史学者许路,慕名找到他,带来了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史籍《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影印件以及一款赶缯船的工料清单,希望能帮助复原古战船。

  这些材料中,一个外国人画的1796年中国水师战船的写意图,让孔炳煌兴奋不已,他把图放大后,挂在客厅天天观摩、学习。

  随后,孔炳煌与东山相关研究者,对此书进行认真解读,画出一款福建外海赶缯船型草图,且细节方面,均被清楚体现。

  2005年11月,赶缯船三面示意草图面世,用塑料泡沫板,按1誜30的比例仿造出船模。紧接着,成功复原了赶缯船模型,船帆也按早已消失的折叠式篾帆进行复制。

  何为赶缯船?《清史稿》记载,这是施琅从东山出师台湾的主力战船,共有103艘,这种船“船身宽大,行驶迅速,往来大洋,不畏巨浪”。

  而古代的东山,也有用赶缯船守卫海防,那时,造船修船的师傅辈出。

  担心工艺失传,愿意传授技艺

  如今已是专事清代古战船复原船模的孔炳煌,从2005年至今,复原赶缯船、牵风船、丹阳船、钓艚等15艘航海古帆船模,获得福建省福龙中国帆船发展中心专家学者的肯定。

  在拿手的赶缯船方面,先后完成了1号、2号、4号和8号等共6艘的模型复原。其中赶缯船2号模型被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8号模型去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亚太地区水下文化遗产学术大会上展出,获得好评。

  “有许多工艺都濒临失传,比如竖桅杆、锚锭,还有桨橹棍的制作都有一套独特的技术,如今只剩几位老师傅会,但年纪都很大了。而编织篾帆,也只有上了年纪的制竹匠才懂得编织技法。帆编好后,还得会巧安装,且不是随便人都能学会。”说起有些技术濒临失传,孔炳煌显出几分无奈。

  孔炳煌表示,他经过7年实践与研究,对福建传统帆船各个工序的技能,已得心应手。他盼着,有手脚灵活、记忆力好,有志于古帆船研究的年轻人,能够来传承这一工艺,他愿意倾囊相授。

(海峡导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漳州东山造船高手造出15艘古战船模型
  • 漳州政和供电生产调度大楼业务用房建设工程
  • 2012年以来漳州机电产品进口迅猛增长
  • 漳州市龙文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工程
  • 漳州金峰科技创意产业园高新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 漳州市芗城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程
  • 漳州共有16个交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18亿元
  • 漳州台商投资区疏港大道工程
  • 漳州金峰科技创意产业园高新孵化中心建设项目
  • 漳州市南靖县花山溪防洪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