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村公路十年换新颜 密度居全国第二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11-22 11:02:16  兰格钢铁
    “以前做梦也没想到,同等面积的竹山年收入较以往翻了3番。”日前,浙江丽水龙泉锦安村村民吴春和向记者感叹,康庄工程不仅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便利,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的确,在十年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浙江的农民群众出行时经常碰到的的尴尬,如今,四通八达的乡村“康庄大道”在浙江农村遍地开花。

    来自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显示,浙江农村公路“康庄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截止到2011年,浙江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8.3万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108公里,居中国第二;实现5000多个村庄百分百通等级公路,约占行政村总数的13%,惠及3600多万农民。

    “浙江要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看来,交通作为城市化、工业化的桥梁和纽带,理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早在2002年底,浙江3.8万多个行政村中,58%未通等级公路,48%的通村公路没有硬化。在农民兄弟的热切期盼中,2003年6月23日,浙江农村发展史上迎来了“乡村康庄工程”这一重大决策的实施,这一天也成为浙江农村公路发展道路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据统计,康庄公路启动的头3年,浙江省交通部门已为农村公路建设负债43亿元,而直至全部完工,该金额飙升至70多亿元。

    但郭剑彪仍坚定地称,“这债,我们替农民背得值!”他告诉记者,农村公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及长远的经济效益,将是当前投资金额的10—20倍。

    如今,四通八达的乡村“康庄大道”让当地老百姓称赞不已。

    位于浙江西南山区的龙泉道太乡大苏村因距离城区103公里之遥,被当地人称为“龙泉西藏”。日前,大苏村支书邹美文这样向记者这样描述道,“以前村民到城区一趟要先走4个多小时的山路,再坐2个多小时的客车才能到,”而今大苏村村民只需花上2个小时即可抵达龙泉城区,“多亏了乡村康庄工程。”

    康庄工程不仅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便利,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通路后,仅2003年至2009年期间,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拉动GDP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GDP贡献率达0.5%;农民平均收入提高1069.14元;53.1%的乡镇其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并创造就业岗位约30万个。此外,有99%的村委表示干群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大大推进了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中国新闻网)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浙江:农村公路十年换新颜 密度居全国第二
  • 浙江地区废钢市场行情运行不佳 成交清淡
  • 快讯:11月20日浙江江浦价格调整
  • 11月19日浙江富钢建筑钢材价格调整信息
  • 11月16日浙江富钢建筑钢材价格调整信息
  • 浙江生态立省 严控涂料等重点行业废气
  • 11月15日浙江富钢建筑钢材价格调整信息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路桥、市政、钢结构、铁道专业”专场招聘会
  • 11月14日浙江富钢建筑钢材价格调整信息
  • 奔驰中国白利凯:浙江是奔驰的核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