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2)颁奖典礼上表示,经济理论和中国历年经济数据证明,过热过慢的经济增速都不利于结构调整,7%至8%的GDP增长速度更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未来应把企业放在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位置,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马建堂表示,如果要真的调整结构,需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而7%至8%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一个比较适度的增长。
他指出,如果经济增长过快,微观层面上,所有企业的产品都可以卖出去,产业升级动力不够强;如果经济过冷,部分企业关闭停产,生产要素利用率下降,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恶化,尽管企业关停也是一种调整,但是调整的成本过高。
马建堂表示,7%至8%的适度增长既可以保持一定的结构调整压力,又能够为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空间。这不仅是理论阐述,实际经济数据也可以作为证明。
马建堂称,我国今年经济增长放缓,但经济结构得到一定改善。前三季度,服务业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收入分配结构改善,节能减耗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约3.4%,区域结构协调性增强。
“理论分析和这几年中国经济数据的变化都在证明,过热过慢的经济增速都不利于结构调整。因此,如果真的要调整结构,就不要对GDP增速有过高的期许。”马建堂表示。
马建堂在讲话中还指出应该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主体。他认为,我国自1979年就开始调研结构调整问题,但时至今日,结构调整在中国还有很多滞后的地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关于结构调整主体方面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厘清。
马建堂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最终需要落实到产品结构调整,没有产品结构的调整,就没有行业结构的调整,也就不会有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企业行为。此外,从行业间看,企业的转产、资源的退出进入也是企业行为。
“要进一步推动结构调整,就必须推动企业作为结构调整主体的调整能力。”马建堂指出企业技术创新是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政府应该努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未来投资占GDP的比例肯定会下降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在“固定收益俱乐部冬季交流会”上表示,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不可持续,中国经济要继续稳步增长,未来投资占GDP的比例肯定会下降,消费占GDP的比例会上升。
霍德明指出,2003年,消费占GDP比重不到45%,2010年是34.8%左右。在这几年中,每年基本下降一个百分点。而2003年投资占GDP的比例是40%左右,到了2010年这个比例达到了48.6%,2011年是49%多。而这几年来经济增长率平均在10%。投资为什么那么多?消费为什么那么少?简而言之是投资比较容易,见效快。当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不管投资到什么领域总能把GDP拉起来,而如果搞消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如果中央政府不坚持吃力不讨好的事,地方政府肯定不会坚持的。
霍德明认为,未来政府一定会改变当前这种投资每年增加1%的速度,消费每年减少1%的情况。“如果不改变这种经济格局,继续以增加投资为主,投资占GDP的比例就会超过50%,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未来十年,每年投资降低1%,消费增长1%,中国经济还会有稳步增长的,未来投资占GDP的比例肯定会下降,消费占GDP的比例会上升”。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日前“金钻奖”颁奖盛典在京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典礼上表示,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竞争力需要市场化改革,同时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引导,银行还要苦练内功,与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联系起来。
杨再平表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满足实体经济各种各样,包括简单、复杂、高端、低端需求的能力,二是控制成本的能力;三是要管控金融风险的能力,四是和客户做到共生共荣,实现“双赢”。
杨再平认为,要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竞争力,需要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就涉及到体制改革,建立一种竞争的市场结构,其次,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最后,银行要苦练内功,跟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联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