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债券基金“溢价”扫货 高价建仓难掩风险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12-5 9:01:20  兰格钢铁
    21世纪经济报道李新江北京报道核心提示:随着此前成立的债基纷纷进入建仓期,近期债市大宗交易平台异常火爆,机构席位频频现身“溢价”扫货。个别券种大宗交易价格接近到期兑付价格,目前买进的机构获利空间已经极低。

    2000点之下的市场,债市一枝独俏,似乎成为机构投资者弱市制胜的法宝。

    12月4日,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一期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表显示,国泰基金发起的上证5年期国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及其联接基金、博时基金发起的上证企债3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及其联接基金双双获得受理。这将是迄今业内首批债券ETF。

    包括此前相继出现的短期理财债基、发起式债基和新型封闭债基等,今年债券型基金无论是揽金能力抑或创新手段均大放异彩。

    然而,集中的“避险运动”却极有可能转变为另一场炒作。

    随着此前成立的债基纷纷进入建仓期,近期债市大宗交易平台异常火爆,机构席位频频现身“溢价”扫货。个别券种大宗交易价格接近到期兑付价格,目前买进的机构获利空间已经极低。

    即使剔除短期理财债基的影响,今年六月之后成立,目前尚处建仓期的传统债基规模达到1000亿元体量,面对流动性远不如股市的债券市场,集中建仓意味着,将不可避免的支付“溢价”建仓成本。

    北京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指出,债市短期走势仍不明朗,将给债基业绩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另外,公募行业优秀的债基经理较少,能从一级市场拿到的优质券种有限,加上一些公司研究员甚至交易员担任基金经理,将更深层次的影响投资收益。

    溢价拿券风波

    从近期现券市场走势看,二级市场交易清淡,不少机构席位“转道”大宗交易平台扫货。

    仅12月4日,11只企业债和公司债现身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其中10只系机构席位,尤其是券商营业部卖出的券种,相比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买入席位全是“溢价”买入。

    08泰达债昨日收盘价101.50元,一家机构席位以102.63元扫货,成交额达2600余万元;同一天09华西债收盘价99.46元,机构席位大宗交易平台买入价99.86元;11常山债收于102.90元,机构席位买入价103.66元。

    近期债市盘面显示,随着机构密集建仓,基本面对低等级债的支撑情况正在上升,市场呈现出低等级债券强于其他券种的走势,未来这种情形随着微观数据的好转有望持续。而低等级债券恰恰是安全垫最薄弱的地方。

    早在四季度初,债券市场在经历极速调整之后迅速回升,就被认为与机构迅速建仓有关。

    北京某基金公司债券研究员指出,三季度债市下跌,不少次新债基担忧风险建仓缓慢,四季度后,市场系统性风险被化解,他们才开始集中建仓。

    三季度以来,已成立的债基规模超过1000亿元,部分基金需在年底前建仓完毕,因此对流动性远不如股市的债市来说,大宗交易平台“拿券”成为最佳选择。

    与二级市场交投冷淡对应的是,近期市场配置力量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配置品种主要以票面收益较高的金融债品种为主,也显示出机构通过一级市场建仓的意愿更浓。

    据统计,前11个月信用债(包括金融债,但不包括央票)发行规模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35.7%。其中企业债、超短期融资券等品种发行规模同比增速超过100%。

    债市扩容能带给基金公司层面的便利有限,由于债基与保险和券商相比资金优势较小,优质券种多数由后者从一级市场买入,债基只能通过二级市场参与。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坦言,“债市的牛市一旦结束,基金可能会退回原点,到时跌幅会非常大”。

    债市机会“打折”

    博时基金一位人士指出,中长期看宏观经济会保持一个略低的增长水平,通胀压力也较小,债市的调整可能会使新发债券,特别是信用债的票面利率有所提升。

    尽管这一逻辑无误,但债市机会并不似表象般坚固。

    上述基金公司债券研究员指出,年底信托、理财类资金的到期不能按时足额兑付事件可能带来事件性冲击,引发连锁反应。“监管层对全年某些类别债券发行状况纠偏滞后,也会带来市场情绪波动。”

    不过乐观派认为,短期市场对基本面数据的好转已渐消化,未来如果没有新的超预期数据,市场调整风险不大。

    而在11月29日,深交所发布《债券交易实施细则》,将于12月10日起实施,有望大大提高部分券种流动性,缓解相应风险。

    但不可讳言,债市建仓成本走高,预示着收益率越来越低。

    以08泰达债为例,约定票面利率为7.1%,剔除各项税收之后,利息收入水平为5.7%,基金以102.63元扫货,一年持有期能够拿到的利息收益只有3%左右。这还不考虑出货时的流动性风险。

    “上世纪90年代末,海外市场的投资者曾误把债市价格上涨当作安全迹象,后来这些人受损惨重。”上述基金人士指出。

    北京某券商研究人士认为,短期来看,政策维稳基调下经济短期企稳会给债市带来一定冲击,同时,年末资金面的偏紧也会形成短期利空影响。

    基金层面人才短缺则带来另一个问题,以华南某基金公司为例,该公司新发基金拟任经理为公司兼任交易员和研究员。一名债市新人能否拿到票息收益高的券种显然并不乐观。上述基金研究人士对此坦言,“规模扩容快于人才建制,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千亿债券基金“溢价”扫货 高价建仓难掩风险
  • 12月3日LME评论:基金属期货大多收高 未理会疲软经济数据
  • 货币基金年末收益“翘尾”
  • 控制风险后博高收益 构建基金组合实现最大收益
  • 风险已完全可控 2000点之下公私募基金回补仓位
  • 私募基金利用对冲突围 设定严格止损线
  • 11月30日LME本基金属非官方报价
  • 独家调查:基金经理信心指数(FMI)
  • 股指重回"1"时代 固定收益类基金拼稳健高收益
  • 股市冷债市热 股票基金经理无奈转投固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