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可控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12-10 16:39:04  兰格钢铁
    熊静

    银行业资产质量现趋势性变化

    《21世纪》: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经过多年的大幅下降之后,自2011年以来每个季度都基本稳定在0.9%-1.1%之间。但是证券市场对于银行业资产质量存在不少担心,不少投资者认为所公布的不良贷款数据存在低估,实际的不良贷款率可能高于10%。您如何看待当前银行业的资产质量?

    连平(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从整个银行业的情况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呈现“一升一平”的趋势:2011年3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4788亿元,比年初上升了509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为0.95%,与年初基本持平。虽然不良贷款余额增长接近12%,但仍略低于贷款16%的增速水平。因此,当前中国银行业相对较快的贷款增速对不良贷款有一定的稀释作用。

    在不良贷款余额增长的同时,银行业关注的逾期贷款余额也延续了2011年起的上升态势。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上半年逾期贷款总量由2011年末的4025亿元,上升至5283亿元,余额增长达1258亿元,增幅超过30%。关注类贷款的变动趋势稍好于逾期贷款,上半年关注类余额增长288亿元,增幅已经较2011年下半年的580亿元有较为明显的放缓,且有7家银行上半年关注类余额出现下降。

    在主动提升抗风险能力策略和拨贷比监管要求进一步明确的双重影响下,商业银行加大了提取拨备的力度,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继续上升。3季度末,我国银行业的总体拨备覆盖率为290%,比年初的279%提高了11个百分点,行业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综合来看,2012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反弹态势,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但行业拨备水平有所提高,不良贷款率也继续处于相对低位,整体风险可控。

    《21世纪》:您认为2012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出现趋势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连平:不良贷款生成率的明显反弹成为2012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出现趋势性变化的直接原因。16家上市银行2012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平均不良生成率延续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达到0.15%,较2011年6月末反弹了20个基点。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变动趋势发生改变并出现机构间的分化,主要有以下两方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放缓,不同类型行业和企业之间的经营状况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产生向下拉动的作用;二是大型银行在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市场中的份额相对较大,虽然近年来中小客户贷款增速较快,但其在信贷组合中的占比仍相对较低,与中小银行相比,其客户对经济波动风险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强。

    重点领域风险出现新变化

    《21世纪》: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曾经受到外界普遍质疑,您认为目前平台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连平:在2011年的集中整改后,商业银行通过退出和重分类等方式,使平台贷款增长得到初步控制。2012年初,银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平台贷款的风险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降旧控新”的总体目标不变,并继续对融资平台采取名单制管理,按平台管理类和退出类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稳增长”政策,要求银行对平台贷款实行支持、维持和压缩的差异化政策。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并未因平台贷款治理工作的持续而受到影响,债券和信托融资市场已经成融资平台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对银行贷款形成了一定的替代效应。

    因此,我预计,2012年平台贷款余额将较2011年有所下降。一方面,以2010年集中整治期间披露的金额和还款计划测算,2012年还款本息合计达到全部平台贷款的17.2%,金额接近2万亿元。且从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看,平台公司一般能按进度足额归还本息,因此存量平台贷款余额将出现一定下降。另一方面,下半年起在“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部分符合监管要求的高层级平台贷款有所增长,但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态度均较为谨慎,贷款增幅有限。总体看,全年平台贷款总量会有1万亿-1.5万亿的降幅。

    《21世纪》:房地产贷款的质量是否得到改善?

    连平:在2011年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后,商业银行加大了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控制力度,而在市场成交低迷的情况下,个人按揭贷款的增长也开始趋缓。2012年二季度起,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放大和价格反弹,房地产贷款增发乏力的状态有所改变,地产开发、房产开发和个人购房贷款增速均出现一定程度回升。

    我认为,房地产贷款质量得到两方面正面因素的支持,在2012年将继续保持稳定。从客户端来看,宏观调控政策虽然给房地产开发机构带来了经营压力,但通过产业内重组和拓宽资金渠道等方式,开发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而随着房地产市场需求的良性释放,企业层面的资金面进一步宽松,有利于房地产贷款质量的企稳。从银行端来看,商业银行近年来严格执行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的策略,且存量贷款抵押率较高,无论是对公房地产贷款还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抵押率在6成以下的贷款占比较高,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的小幅走低并未对贷款质量造成实质性影响。

    《21世纪》:当前我们需要关注的易发生不良资产的重点领域主要是哪些?

    连平: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投资增速下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对钢贸行业的总体风险敞口较大,据统计2011年钢贸行业贷款余额达1.89万亿元,占总贷款比例高达3.5%,在行业发展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银行普遍对行业内企业采取了收缩贷款的策略。而钢贸行业内企业贷款大多采用互保联保的模式操作,对单个企业的收贷行为很快引起了大面积的连锁反应,使该行业上半年不良贷款出现快速增长,引起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方的普遍关注。

    部分亲周期和产能骤增行业也存在一定潜在风险。比如航运业和造船行业受全球经济增速继续回调的影响,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光伏产业链企业受境外市场“双反”影响巨大。商业银行对这些相关企业的授信政策更趋保守,经营和融资环境的变化也进一步推高了行业的潜在风险。

    另外,受信用环境建设和风险管理手段的制约,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潜在风险,并从2011年起逐步开始显现。2012年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占比相对较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4亿和64亿元,这两类机构不良贷款增幅占银行业的60%以上。我认为,当前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经营策略失当是引发小微企业信贷(包括经营类个贷)新增逾期和不良贷款的最主要原因,且借款人订单减少、业务发展减缓导致收入、利润下降的影响最大。同时,小企业贷款对担保行业的依赖度较大,近期由民间借贷引发的担保行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微企业业务的资产质量。在小微企业风险问题抬头的同时,信用卡等消费类不良贷款也有上升的趋势。

    总之,2012年,受到内外部需求变化的影响,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业银行对这些行业的授信政策也发生了改变,使之成为关注和逾期贷款增长的重点领域。

    不良贷款风险管理

    《21世纪》:您如何看待未来银行业资产质量发展趋势?

    连平: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增幅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显示信贷资产风险在经过较为集中的释放后,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暴露。2013年,在宏观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也将趋缓,预计一季度将成为本阶段不良贷款增长的最后高峰期,之后增速会随着宏观经济走稳而有所下降,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在700亿-900亿左右,不良贷款率增幅在0.1%以下。

    未来房地产贷款、政府融资平台和小微企业等特定领域贷款的走势仍是决定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其中小微企业等特定领域贷款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最多,可能推动不良贷款余额的继续反弹。总体来看,控制特定领域贷款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短期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房地产和平台贷款则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走势的关键因素。

    《21世纪》:银行业如何适应新形势进行风险管理?

    连平: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不良贷款管控能力,确保资产质量安全。一是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继续密切关注小企业、钢贸、光伏、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和重点企业的经营情况,对可能出现逾期或不良的信贷业务提前制定防控措施。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表外业务,特别是承兑汇票、信用证等管理相对薄弱的表外授信业务环节的风险状况,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工具。

    二是进一步加强存量不良贷款的减退和加固工作。在全面风险排查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形势、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减退加固措施。同时,着力加大对逾期贷款的管理力度,有效遏制不良余额增长态势,降低不良生成率,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安全。

    三是调整贷款投向,从源头上控制不良贷款增长。商业银行要吸取2008、2009年信贷大幅增长期间风险有所累积的经验教训,对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进行前瞻性研究。要在信贷政策和信贷投向上进行积极的调整,在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按照总量适度、科学投放和重点倾斜的原则,合理投放信贷资源。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连平: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可控
  •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可控
  • 中国银行业盲目放贷或埋隐患
  • 金融加速脱媒 中国银行业前景何在
  • 惠誉:中国银行业整体放贷速度回升 但增速有限
  • 中国银行业两级化加剧 未来或现“并购潮”
  • 标普:未来三至五年中国银行业将出现两极分化
  • 穆迪:明年中国银行业因息差净利少796亿元
  • 中国银行业十年开放路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