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多家大型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规模有所增长,有的公司旗下货基规模甚至较三季度末增加了约一倍。然而对于基金经理来说,规模增长并非都是好事,货基规模过大会导致操作难度增加,并且临近年底赎回需求加大,基金经理还要提前准备足够的流动性来应对。
规模迅速膨胀
货基作为基金公司年末规模冲刺的利器,其效力已开始显现。据了解,多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货基规模已有所增长,从数亿到数十亿不等,甚至有大型公司旗下货基目前的规模较今年三季度末增长了约一倍。
然而,对于管理货基的基金经理来说,规模迅速增加未必全是好事。一位基金经理坦言,最近正为基金规模过大伤神,盘子大了买卖券不好操作,加之临近年底,为预防大规模赎回,需要准备充足的流动性,因此规模增加并不能明显提高基金的收益率。对此,上海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代宏坤表示,我国货币市场规模和投资标的并不十分丰富,货基规模过度扩张会为基金经理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除了老货基规模增长外,临近年末新货基也加快发行速度。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全市场仅发行了1只货币基金,规模为12.34亿份。而11月、12月以来已分别有2只和3只货基结束发行,共募集100多亿份,并且目前仍有3只货基处于募集期。有分析人士指出,一家基金公司一般只能发行一只同类的普通型货基,近期发行的货基产品既包括普通产品也包括创新型产品,基金公司除了产品线布局的需要,或出于对公司规模增量的考虑。
慎舞“双刃剑”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货基冲规模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其实是把双刃剑,结果往往是自己掏腰包来粉饰“成绩单”,其所在公司就不打算依靠货基冲规模。
分析人士指出,货基规模“膨胀”自然能够带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为年末规模排名助力,向股东交出一份看似不错的“成绩单”。但为了冲规模,基金公司通常会与帮忙机构之间签订协议,私下约定一定的返利,并由基金公司自己“掏腰包”,所以可能是笔赔本的买卖。
代宏坤建议投资者在年末选择货基时,不要过度关注7日年化收益率、日万份收益等短期收益指标,而应重点关注基金公司的实力和基金的流动性。(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