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著名的财务咨询机构德勤有限公司发布了题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新阶段》的最新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拓展已进入由装备制造业引领的新阶段。2012年前3个季度,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金额占据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45%,海外并购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还关注全球化战略目标,在海外打造完整的产供销经营链,形成在海外的第二生产基地,以实现在短期内搭建全球生产和销售渠道的目标。在这个阶段中,被并购企业的选择地除了西欧、北美以外,开始出现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的身影。
德勤中国制造业组联席领导人杨莹表示,中国制造业的出口曾主要以小商品和纺织制品为主,但是从2000年以来,机械以及运输设备出口比重快速增长并大幅超越纺织制品,到2011年底已经占据中国出口总额的47%。这见证了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与成熟,中国出口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的趋势。
钢铁业面临“借船出海”机遇
装备制造业与钢铁行业密不可分。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用钢量最大的下游重点用户之一。海外并购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生产基地以及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的快速搭建,无疑会给钢铁企业“借船出海”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带来机遇,从中长期看,或将拉动对国内钢铁的销售量。
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颓势加剧,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钢铁市场的需求增长明显减弱,加上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使以往靠直接大量出口钢材消化过剩产能的做法已不再可行。钢铁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凸显,使钢材市场价格大幅度下滑。此外,因占资源量70%的铁矿石市场被国际矿业三巨头控制,上游铁矿石等原料价格依然居于高位,严重挤占了钢铁行业的利润,导致中国的钢铁企业几乎全部陷入濒临亏损的境地。
杨莹认为,跟踪高端装备制造商“借船出海”,是钢铁企业“走出去”更可行的选择。
可借完善高端装备供应链之力“上船”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拓展已进入由装备制造业引领的新阶段,钢铁企业如何“借船出海”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杨莹认为,鉴于目前钢铁行业的原材料价格昂贵,甚至出现“面粉价格比面包贵”的尴尬局面。从成本上来看,用这么贵的原料,简单地加工成粗钢或普通的初级钢材产品直接出口,在战略上是不可取的。因此,钢铁企业的出口更应该符合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的趋势,鼓励钢铁企业跟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海外并购,“借船出海”是钢铁企业“走出去”的更可行选择。由于企业海外并购后,整合供应商、降低供应链交易成本是供应链优化的第一个环节,钢铁企业可以先从在供应链上与高端装备制造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做起。
德勤企业并购融资顾问华东地区领导人袁毓东表示,直接向海外出口钢材,所涉及的关税、贸易摩擦都很厉害,代价太大。可以通过为高端装备制造商提供零部件的海外钢材深加工入手,增强国内企业钢材深加工业务能力,并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材服务供应商。
今年9月底,武钢独家整体收购蒂森克虏伯公司旗下的激光拼焊集团,双方已签约,并报请双方监管机构和相应监管部门,待批准后正式进行股权交割。激光拼焊是通过激光技术将不同型号、不同厚度和不同涂层的钢材进行焊接,特别是在汽车板上,拼焊板能使汽车车身更为轻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驾驶安全度。多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受专利等因素限制,无法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严重依赖国外公司。武钢并购的蒂森克虏伯公司旗下的激光拼焊集团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包括分布于德国、瑞典、美国、墨西哥、意大利、土耳其和中国等7个国家的14家全球化生产销售工厂。该激光拼焊集团还是激光拼焊板的发明制造商,掌握几十项独有核心技术,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40%左右。
袁毓东认为,若该项并购一旦交割成功,武钢便将成功实现“借船出海”,由国内钢铁企业一跃成为全球布点的钢铁企业。(中国冶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