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2年,钢贸商面临经营成本高企、市场需求低迷、盈利状况恶劣的严峻考验。钢铁行业经历了10年来从未有过的不景气,作为钢铁产业链上的贸易环节自然深感凉意,而这正是对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早期反应。
供需之殇。2008年金融危机国家出台“四万亿”刺激政策使得大批铁路、房地产等项目上马,钢铁产能不仅未缩减,反而再度盲目扩建加速扩张,形成今天严重过剩、库存高企的局面。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实体经济下滑,出口大幅收窄,加上主要用钢行业前几年过度超前透支消费,钢铁业长期积累的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集中爆发,钢铁市场量价齐跌,行业困局将一时难以改观。
资金之困。2012年,倒闭、跑路、自杀等字眼与钢贸商形影不离,归根结底都是资金问题惹的祸。2003年以来连续的钢铁大牛市,钢贸企业盈利丰厚,银行在钢贸方面也有不少融资创新,如仓单质押和联保贷款等。这些方式大大推进了钢贸发展,但由于监管不力和道德风险,2011年钢材市场长期低迷让许多钢贸商陷入亏损后,上海、无锡个别钢贸商利用一个仓单多次质押或无实力相互联保等手段,套取银行贷款挪作炒股、囤地、炒期货甚至放高利贷等。违规的风险敞口开始暴露,出现了个别钢贸商跑路,甚至跳楼之事。事发后,银监会多次发布风险防控信号,银行明显收紧钢贸贷款。钢贸商贷款成本不断提高,资金链越来越紧,成为压垮钢贸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除一部分在银行资信条件好、且完成早期资本积累的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其他发展不好的企业基本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既与个别贸易商诚信缺失和道德缺失有关,也与银行业相关金融创新产品运行涉及环节个别人员的道德缺失有关。从更大范围看,则与整个中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特别是结构失衡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调有关。钢贸企业的问题同温州一些老板由于企业资金链断裂后跑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转型之惑。钢铁贸易企业转型发展从未有停止过,2011年以来的市场低迷格局更是使企业普遍认识到转型的紧迫性。钢贸企业有向上下游延伸的、有在自身领域精耕细作的,有向房地产行业拓展的,还有转身其它行业的,如做起茶叶、红酒、娱乐业、有机农业以及电子商务等。这些转行能成功者少之又少,因为新的行业竞争也很激烈,进入一个不熟悉的行业风险更大。
未来之路。众多钢贸商选择的仍是坚守本业,这并不是无所作为的坚守,而是一种重新认识和处理与上下游关系的坚守,一种细化管理、深化服务的坚守。如今,大多钢贸企业认识到微利经营是行业升级过程中必然的“阵痛”。首先,风险意识加强,抛弃以往“博行情”的心理,在充分考虑风险前提下努力把握每一次市场机遇;其次,认识到要以钢贸本业为主,以金融服务其手段为辅,根据自身资金状况,适时调整经营规模,实现持续经营;再次面对钢厂不断提高直供比例压缩钢贸业空间的现实,选择周转率高、利润高的钢材品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从提高员工素质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