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了解到,央行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543亿元,创下3年来的月增长新低;但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512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缘于其他非银行类融资活跃,挤占了信贷空间。来自市金融办的消息显示,我市非银行融资占比提高较快,目前已在2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2月份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均创出新高;其中,增幅最大、发展最为迅猛的是信托贷款,到了下半年更可用“暴涨”来形容。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信托信贷增加仅为3432亿元,而三季度打滚翻番至7015亿元,年末暴增至1.29万亿元。
对此,银河期货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顾问付鹏认为,社会融资总量中直接融资占比回升,特别是信托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增加较快,填补了信贷规模的不足,为实体经济回升提供了资金支持。
“企业更多地通过发行债券、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融入中长期资金。”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认为,监管层对贷款投向做出限制,信托成了资金需求方融资创新的另一种出口。操作路径为,银行扮演贷款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中间人”角色。
来自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非银行融资,非银行融资占比提高较快,目前已在25%左右。我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后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企业融资由传统的信贷、股票市场,转向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小贷、租赁、基金等领域拓展。2013年,我市将继续拓宽非银行融资渠道,包括完善债券发行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债券市场和债券融资工具融资,预计非银行渠道融资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具体的操作手法包括:大力推进债券市场融资,大力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争取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支持,推动区域集优债、公租房私募票据等创新产品尽快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