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2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吴邦国、温家宝、贺国强、俞正声、张高丽、回良玉等来到中国石化。他们肯定了中国石化的改革发展,鼓励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令百万石化员工备受鼓舞。
2012年1月15日,在温家宝和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共同见证下,中国石化分别与沙特阿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签署延布炼油厂合资协议和天津聚碳酸酯项目合资协议。
2012年4月3日,张高丽宣布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开工。
2012年4月16日,吴邦国考察洛阳工程公司,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节能和环保技术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冰岛当地时间2012年4月20日,在温家宝和冰岛总理西于尔扎多蒂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化与冰岛奥卡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关于扩大地热资源开发规模、业务及合作的框架协议》。
2012年4月20日和22日,贺国强先后来到青岛炼化和齐鲁石化考察,要求企业不断提升装置运行和管理水平,并做好宣传,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石化企业、能源形势和油价形成机制。
2012年5月31日,回良玉出席“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亲切慰问中国石化“三夏”保供服务台的志愿者和送油下乡小分队的员工。
2012年6月11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温家宝深情回忆了与侯祥麟交往的点滴,表达了对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敬意和怀念。
2012年9月13日,俞正声到上海石化考察,强调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生产需要一个产学研结合的过程,要有科学统领、创新发展的战略眼光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
事件二:
集团公司启动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
深化改革推出重大战略举措
•事件:2012年4月1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会。集团公司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3名来自中国石化内部管理层,分别是:董事长傅成玉,总经理王天普和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徐槟;5名为外部董事,分别是:丁中智、马之庚、冯国经、吴晓华、蔡洪滨。
•解读:董事会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必备要素,也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必然产物。建设规范董事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企业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石化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软实力、推进科学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必然要求。
自2004年起,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开展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2011年4月,傅成玉任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石化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建设规范董事会制度。
2012年5月28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董事会5个专门委员会设置方案及人选建议,确认聘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审议通过聘任董事会秘书,审议通过《集团公司章程》等9个制度文件。
事件三:
蝉联《财富》500强第五
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事件:2012年7月9日,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中国石化以3752.1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五,排位与2011 年持平。自1999年以来,中国石化连续14次进入全球500强排名,其中2010年名列第七,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名列第五。
•解读:榜单名次的提升体现着实力的增强。目前,中国石化已经在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投资、贸易和服务业务,海外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海外员工超过3万人,其中80%为当地员工。中国石化作为全球契约的领跑者,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
中国石化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公司领导者的管理业绩也得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可。2012年3月,傅成玉董事长被评选为2012年全球石油行业最佳高管,成为亚洲石油公司中第一位获此荣誉的经理人。7月,傅成玉获得金牛奖百强最佳领袖奖。8月,傅成玉被评为中国海外投资年度人物。11月,傅成玉获得世界能源行业权威机构“能源情报集团”评选的2012年度“全球石油业年度领袖人物”大奖,这是中国企业家15年来首次获得此项殊荣。11月,傅成玉再次当选《财富》年度商业人物。11月22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荣获“最具海外影响力上市公司”奖,董事长傅成玉荣获“最具影响力领袖”奖。这是中国石化继 2011年获得两项“金紫荆奖”后再次获此殊荣。
事件四:
企业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出台
“优势转化工程”持续推进
•事件: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是“优势转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9月17日,集团公司党组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并配套出台《党建工作考核试行办法》,这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解读:集团公司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着力推进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促进国企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2011年初,《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石化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并在2012年制定了更加清晰的“优势转化”路线图。
2012年3月15日,傅成玉董事长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会议将“一转双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活动。
2012年5月29日,集团公司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工会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要求全面增强工会和共青团组织活力,团结动员广大干部员工,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做出更大贡献。
2012年8月8日,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党建工作考核试行办法》讨论稿分组讨论,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2012年9月17日,历经多次修改完善,“两个文件”正式出台。各单位在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各项活动推动“优势转化”,以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加快提升企业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事件五:
首次发布环保白皮书
开中国工业企业风气之先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乔治·科尔,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傅成玉、王天普共同启动环保白皮书发布仪式。章铮 程阳 摄影报道
•事件:2012年11月29日,中国石化正式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白皮书(2012)》。这是中国石化首次发布环保白皮书,也是中国工业企业发布的首个环保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了中国石化的环保理念、成效和责任,并从公司治理、绿色战略、低碳能源、清洁生产等8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石化在绿色低碳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明确了中国石化关于环境保护的更高追求、重点方向,以及责任和承诺。
•解读:中国石化环保白皮书的发布意义非凡,正如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乔治·科尔所言:“这不仅对于中国,对于全球都具有积极意义。”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则评价道:“这是中国石化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显示了中国石化作为中央企业,坚决实施绿色低碳战略、创建环境友好企业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全球契约领跑者,中国石化对“绿色低碳”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公司六大发展战略,并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集团公司党组还于2012年10月发出通知,在全系统开展“绿色低碳”环保专题教育,让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鉴于中国石化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绩,联合国环境署把“环境与发展优秀践行者”奖颁发给傅成玉董事长。此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期间,中国石化首份社会责任国别报告——《中国石化在巴西》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发布。
事件六:
一批专业公司揭牌成立
专业化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
•事件:2012年,中国石化专业化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专业公司揭牌成立。
2012年9月3日,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该公司是中国石化炼化工程板块的唯一运营主体,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包括工程建设公司等8家工程建设企业。
2012年12月28日,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该公司是中国石化唯一对外从事石油工程业务的综合一体化承包商和技术服务商,目前市场已拓展到中东、非洲、美洲、中亚、东南亚等五大区域,包括8家地区公司、3家专业公司、两家技术研究院。
•解读:专业化重组,是中国石化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化改革、专业化发展和资本市场引领带动,构建全新的管理架构和运营机制,实现各板块业务快速发展。
在2011年8月召开的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上,党组提出“市场化运营、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一体化管理、集团化管控、规范化治理”的“六化”发展模式。专业化重组是中国石化当前构建“六化”发展模式的重点内容。
2012年,中国石化专业化重组步伐加快。傅成玉董事长要求,加快实施炼化工程专业化重组、石油工程专业化重组,重点加强热电、水务等专业化管理,深化润滑油、催化剂等专业化发展。
2012年6月28日,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在沪成立。该公司前身为上海沥青销售分公司,其业务由单一的沥青销售扩展到沥青、石油焦、硫黄、石蜡等四大类产品。
2012年6月29日,石油工程专业化重组暨矿区管理体制调整干部动员视频会召开。会议明确了石油工程专业化重组的基本思路,并明确了矿区(社区)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思路:将矿区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进行管理和市场化运作。
2012年9月28日,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该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煤炭转化和相关化学品生产等业务的投资管理等。
一系列重组,消除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大提高了各板块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经营效率,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激发出企业的最大活力。
事件七:
开展“学镇海学安喜”活动
确立企业发展的标杆、用人的导向
•事件:2012年8月9日,集团公司党组发出《关于向镇海炼化学习的决定》和《关于向李安喜同志学习的决定》,同时介绍镇海炼化典型经验和李安喜同志先进事迹。党组决定,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向镇海炼化和李安喜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镇海炼化打造世界一流的崇高追求、突出质量效益的发展理念、强化制度规范的管理体系、注重价值实现的用人观念、真诚沟通关爱的和谐文化;学习李安喜同志信念坚定、奉献进取的精神,无私无畏、敢抓善管的作风,直面挑战、事争第一的气概,心系群众、关爱员工的情怀。
•解读:镇海炼化是企业发展的标杆,李安喜是选人用人的导向。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国石化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需要学习先进典型,需要对照先进找差距,需要将先进企业和优秀干部的精神融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中,从而推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学习镇海炼化、学习李安喜的活动,是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需要,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经营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各企业认真落实党组决定要求,纷纷掀起学习先进的高潮,查找差距,细化措施,强化管理。活动的热潮此起彼伏,汇聚成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图景。
事件八:
普光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应用通过国家特等奖评审
科技创新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普光气田压裂施工现场。马洪山 摄
•事件:目前,“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通过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评审。中国石化挑战世界级难题,实现了普光气田这一特大超深高含硫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和平稳运行。
•解读:2012年,集团公司围绕生产建设需要,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在油气勘探评价和开发、芳烃成套技术、生物航煤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石化2011年共申请国内外专利4030件,国内外专利授权1352件;2012年,申请国内外专利4865件,实现技术许可收入7.2亿元,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和获得授权的数量创历史新高。2012年11月30日,第14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石化共获得5个奖项。其中,“苯和乙烯制乙苯的烷基化方法”和“一种己内酰胺加氢精制方法”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在专利领域的最高政府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授予。
2012年2月28日,1号生物航空煤油适航审定申请受理仪式举行,标志着首例国产生物航空煤油产品将严格按照适航标准全面开展适航审定。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且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
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中国石化共获得国家各类科学技术奖13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
2012年3月2日,胜利油田完成樊154-平2井裸眼分20段压裂施工,创国内长水平井分段压裂段数最多纪录。这标志着胜利油田在长水平段优快钻井和压裂完井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2年4月18日,扬子石化对二甲苯示范装置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芳烃吸附分离核心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中国石化成为全球第三家拥有芳烃成套技术的能源化工公司。
2012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国石化召开“十条龙”科技攻关会,10个项目“出龙”,8个新项目“入龙”。
2012年,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实现了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史上国优金奖“零”的突破。
事件九:
境外权益油产量再创新高
“走出去”获取资源实现新发展
•事件:2012年,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累计完成权益油产量2905万吨油当量。自2001年1月成立以来,国勘公司海外权益油产量累计达1.07亿吨油当量,这标志着中国石化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油气生产基地。近年来,海外项目数量、权益油气储量产量连年大幅增长,初步形成了非洲、北美、南美、中亚、中东和亚太6个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呈现出油气并举、海陆兼顾、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同时发展、资源接替序列逐步清晰的良好局面。
•解读:2012年,中国石化把握国际市场机遇,努力获取海外资源,取得新的发展成果。围绕“十二五”末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5000万吨的新目标,国勘公司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加快开拓海外油气资源市场步伐,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海外上游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和生产经营都取得较好成绩。国勘公司牢牢抓住资源收购方面的机遇,不断获取油气资源,努力打造真正的上游“长板”。
2012年7月23日,中国石化与加拿大Talisman能源公司签署认购协议,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石化在海外的油气业务,将对中国石化“十二五”期间油气储量产量增长做出贡献。
2012年11月,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达成 OML138区块收购协议,中国石化除获得规模可观的资产外,还将进一步积累深海油田勘探开发经验。
2012年12月18日,中国石化收购塔利斯曼英国子公司49%股份项目交割,首次开拓了中国石化在英国北海地区的油气业务,标志着中国能源企业首次进入北海油气资源投资开发行列。
事件十:
油田板块强力推进五大会战
打造上游长板迈出新步伐
2012年6月9日,位于重庆市梁平县的涪页2-2HF井开钻,这是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油)气产能建设示范区一期开发方案的第一口井。宋国梁 摄
•事件:2012年,按照集团公司部署,上游板块强力推进胜利油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五大会战。各参战单位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推进会战高速开展,取得一大批优异成果。
•解读:推进五大会战是中国石化调整结构、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上游板块“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傅成玉董事长在鄂尔多斯致密油气增储上产会战启动仪式上要求,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大会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高效开发,收到了良好效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体现。要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解放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充分发挥集团化、一体化优势,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打好新会战,夺取新胜利,实现新目标。
2012年,油田板块油气勘探成果丰硕,油气开发持续上产,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生产经营效益显著,超计划完成了各项生产经营任务。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