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特点。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春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就是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长春市44%的GDP、45%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工业,工业是长春市经济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支撑。”这是前不久,吉林省长春市市长姜治莹在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一段讲话。而现实也证明,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尽管国际国内大环境均较差,长春市却正是依靠工业“造血”实现了逆势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50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实现利税和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经济的超常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长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提高,预计2012年该市的GDP增长也将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长春已经走上了工业振兴之路。
多举措保工业经济高速发展
近年来,长春市一直把促进工业发展作为最主要的工作,相继实施了多项举措,仅近两年来出台的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就达8个之多。主要包括:长春市政府《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长春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而作为全市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和组织实施者,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不仅按照省市有关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和分解落实了工业生产年度目标任务,还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加强利弊因素的超前预警分析,做到了早预测、早分析、早安排、早采取措施,使长春市2012年的工业经济运行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高位平稳运行,迈上新台阶。2012年1~10月,月均工业总产值达到684.3亿元,超同期月均产值104.4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持续攀升。1~9月,全市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340.2%,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非公工业快速发展。1~10月,全市非公工业实现总产值1994.3亿元,同比增长22.3%,占全市比重达到29.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4.8%。重点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去年前10个月,全市重点产业完成产值6580.4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轨道交通及装备制造业三大优势产业稳健增长,分别完成产值4056.1亿元、1051亿元和371.1亿元。重点企业支撑有力,重点产品产销顺利。2012年1~10月,全市重点调度的40户企业累计完成产值5043.7亿元,同比增长17.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2.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品产销率为98.12%,整体产销水平处于良好状态。
区域工业迈上新台阶
长春市下辖六区三市一县,各区域工业经济如何健康快速发展,对全市工业迈上新台阶至关重要。在市里的统一指导下,各区市县结合当地实际,亦纷纷走出了绿色崛起、集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这其中,九台市提出了坚持以“四区建设”为第一支撑,全力打造项目平台,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坚持以镇域突破为第一抓手,突出抓好企业升级,推动工业经济迈出新步伐的发展思路。在全国工业经济普遍下行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增长,预计到全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50亿元,比上年增长50%;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8.8%。
2012年是长春市朝阳区“二次创业”的起步年,依靠工业“造血”,该区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预计将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投资完成55.03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4.1%;预计引进内资45.2亿元,同比增长20%;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9%。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明显超过GDP的增速,其作用凸显。
作为起步较晚的内陆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全局、统筹规划,在长春市的工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12年预计全年可实现市列考核工业产值1300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598亿元,生物化工实现产值572亿元。“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化工”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截至2012年10月,全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58亿元,同比增长21.6%;完成工业投资203.6亿元,同比增长21.3%。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1户,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还新申请企业专利200项。
(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