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郊游持续升温,总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等传统项目上,显然无法充分展示其魅力。昨日,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建议,应通过申报农业文化遗产,来提升京郊游整体水平。
闵庆文介绍,农业文化遗产是国际粮农组织推进的一个国际项目,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一批传统农业生产地区,实现对该地区生物多元化保护以及农业文化多元化保护。对于获得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区来说,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国际品牌。到目前为止,全球11个国家的19个地方成为农业文化遗产,我国包括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等6个地区入选。“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能够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可以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闵庆文说。
闵庆文坦言,目前北京在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尚处于“吃农家饭”、“骑马”、“垂钓”等较为初级的水平,没有结合深厚的农业文化内涵,更没有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休闲农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游客难以通过观光对北京深厚的农业文化有较好的感知,也难以通过休闲农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和传承农业文化。
“与其他省市不同,作为五朝帝都,北京拥有特殊的贡品农业,如玉皇李子、黄土坎鸭梨、苏子峪蜜枣等,一般都有几百年历史。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这些地方特色资源,这些在申报农业文化遗产方面都具有优势。”闵庆文说,但令人遗憾的是,去年,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开始评选,全国有43个地方申报,但北京并未参与。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北京在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利用方面相对滞后。现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级管理的农业文化遗产的管理机制将很快建立起来。北京应争取尽快成功申报一两项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而促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心”在北京落户,并以此带动北京地区的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