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班还有8个学生比较忙。
他们刚刚考完研究生,正在找实习工作。在江门日报实习的该班毕业生余颖琳对记者说,全班33个人,目前差不多都有着落,只要不挑单位,要实习和找工作问题都不大。“只是要找到自己认为的理想工作,恐怕就不容易了。”
本报记者获悉,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约比上1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而2004年的时候,全国才280万毕业大学生。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
近年来国家规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是900万,5年新增4500万。2013年新增就业目标仍和上一年一样,为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这900万人中,近8成是大学生。
有意思的是,尽管大学生就业难度日趋加大,但是实际新增就业人数却在不断快速回升,反映就业增长的弹性系数,即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在大幅好转。比如2012年全国经济增速为7.8%,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比2007年经济增速达到14.6%时带来的新增就业人数1204万还多。
不过,人力资源部坦言,未来就业压力仍很大。2012年全国劳动力总量下降345万,对此,人力资源部政策研究司司长尹成基指出,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后,需要就业的人数仍会增加。大概有4-6年的延迟时间,需要就业的人数才可能减少。
就业弹性系数增大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在中国经济放慢时,所带来的就业岗位反而增加,这意味着就业弹性系数大为好转。
比如2010年经济增速为10.8%,新增就业岗位是1068万人。到了2011年,经济增速放缓至9.2%,就业岗位反而新增到1221万。2012年经济更是达到改革开放以来除去特殊时期(1989年、1998年等)以来的最低值,只有7.8%,但是新增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为1266万。这一数字,甚至比十多年来经济最高速的2007年(增速14.6%)所增加的1204万就业岗位还多。
导致如此的原因,可能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就业弹性系数上升有关。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所社会政策室主任张本波同意这个看法。
他指出,在一般的条件下,服务业发展加快,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比同等条件下第二产业的作用要大一些。“此外,可能还有一个因素,即政策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很大。”他说。
据悉,“九五”期间GDP(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年均增加就业人数804万人;“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5%,年均增加就业人数只有748万人,比“九五”时期少56万人。
有意思的是,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增速与第二产业持平,尽管增加值与第二产业还有距离,不过这改变了过去多年来第三产业增速低于第二产业的情况。
经济放慢,就业岗位反而增加,这背后的玄机的确很大。
2013年就业目标不变
不过,尽管近3年以来在经济放慢时,所带来的就业新增量更大,但是人力资源部仍对于下一步的就业工作不敢放松。
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安排,2013年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与2012年等同。
但是实际2012年年末登记失业率已经下降到4.1%,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对此,中国劳动保障研究院专家张丽宾认为,尽管劳动力总量已经下降,但是很多劳动年龄人口推迟了就业,这会给此后几年的就业带来压力,加上很多人过去还没找到工作,这使得总体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其实是增加的。
为什么越是经济放慢,反而就业总量增加更大,这与经济放慢时,第二产业放慢,第三产业加快有关。而每次经济加快时,主要是工业拉动,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此时带动的就业岗位相对并不显著。
她的这个说法,在一些地方得到了证实。
以武汉为例,2012年武汉市新增就业人数15.93万人,但是2013年需要就业的人数达到33万,武汉劳动力市场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指出,汉宜高铁开通后,周边很多地方也开始到武汉就业,加上目前武汉的大学生约30万人,原来只有20%左右选择在武汉就业,现在则有45%选择在此找工作。“需要就业的人数自然增长和机械性增长都很大。这都会给武汉就业市场压力。”
有意思的是,尽管10万人就业很难,武汉缺工仍严重,比如2013年商业服务需要15万,求职的只有9万多,生产加工的需要10万,实际求职的只有8万。导致如此的原因,除了与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事这些行业以外,还有很多岗位需要很高的技术。这种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未来仍将长期存在。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则指出,目前大学生已经有开始转向二、三线城市就业的倾向,期望工资也有所降低,未来如果愿意向更基层的地方就业,工作压力会进一步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