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质量、外观、使用功能、居住环境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工程质量已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既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工作、生产、居住环境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建造一个质量好的工程,可以增强固定资产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一次性投入,节约维修费用,为人们工作、生产、居住提供良好的环境。反之,一个质量差的工程,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延误建设工期,而且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在质量意识淡薄。施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后果。有相当部分企业领导的经营思想不正确,缺乏职业道德,只管施工进度、企业经济利益,不注重产品使用产生的后果,没有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不注重社会效益。
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跟不上。有些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低,随意变更设计图纸,施工队不按操作规程施工,质量监督人员不严格把关、验收。
企业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干部职工整体技术素质较低。有些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严重缺乏真正能够熟练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人员,施工队伍也缺乏具备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操作工人。
承包方式不合理。有的施工企业承揽到项目后,采用层层分包方式,结果建设资金被层层克扣,真正能用到工程上的资金相对很少,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工程造价低,工程质量难以提高。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谁的造价低,谁就中标。由于工程造价低,中标施工企业也只有采取各种手段对付交工,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建筑材料由于进场把关不严,不合格产品和替代产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施工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不惜以次充好,这也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施工质量组织保障体系是现场施工管理组织的管理系统,也就是施工企业为实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目标。应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框架为基础,通过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和分解,决定所需人员和技术力量的配备,这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上的措施,也就是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是形成具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管理系统。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和相关施工队伍必须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统一领导和分工安排,明确岗位责任,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把质量关。项目负责人要深入施工现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充分调动施工管理人员和相关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技术交底制度,每道工序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事前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特别是易出现质量事故的部位与关键部位要做详细的书面交底,制定自检、互检、专业检验和交接检验的检查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全面提高施工企业自身素质。提高施工企业领导素质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企业领导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是领导素质的提高,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就能带出一支好的施工队伍。领导素质既包括领导本身素质,也包括领导班子成员的集体素质。
提高技术管理人员和职工素质。抓好现场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搞好职工施工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都在生产第一线,工程质量的好坏与他们本身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高低息息相关。既要对他们进行应知培训来提高理论知识,又要对他们进行应会培训来增强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增强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保障。
在深化改革和企业管理上,要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逐步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要建立施工工艺、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的计量检测网络,要对技术交流、图纸会审、隐蔽工程记录等技术资料提出严格要求,使企业内部形成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落实检查监督制度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办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形式,还要有严格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方能使工作抓住关键、落到实处。项目部承揽工程项目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责任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难免会有很多的问题产生。因此监理人员必须严格对其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熟练掌握工程质量检评标准,正确运用检验方法,严查质量通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应知培训,真正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检评标准,合理运用各种质量检评仪器,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按要求及早整改,消除质量隐患。
总之,建造一个优质的建筑工程,是个多方面、全方位非常复杂和艰辛的过程。工程施工质量涉及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只有加强对决定和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的控制,认真把好每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建造优质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