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高新区: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型钢结构科技城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3-22 16:14:07  兰格钢铁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潮中,大连高新区勇做“先行区、示范区”。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建设一流发展环境为重点,在突出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两翼带动下,向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特色高新区,全球领先的知识化、国际化、生态化创新型科技城的目标飞翔。

    突出特色优势国制造”向“中国服务”华丽转身

    当很多城市还在进一步思考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候,大连已经把“思考后的选择”变成了“行动后的效果”。大连新兴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兴起,最集中的体现正是以大连高新区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以1998年大连软件园奠基为标志,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高新区拥有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近800家,专业人才8万人,其中IBM、惠普、松下、爱立信等世界500强企业有56家,全市11家千人以上的软件企业、11家通过CMM5级和CMMI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3家连续六年获中国软件出口前三名的软件企业均在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在外包规模、平均增速、空间潜力、产学合作、品牌形象等五个方面率先实现“中国第一”。2010年,实现收入506亿元,增长50.1%;出口创汇16.88亿美元,增长50.7%。软件产业的崛起为大连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为大连继续坚定不移地依靠创新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坚定信心。

    从刚开始的尝试起步,到现在已形成BPO(商务流程外包)工作标准,大连高新区已成为中国BPO的典范;从最初的软件研发,逐步扩展到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等各个领域,特别是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等一些附加值高的外包业务领域;从单纯的面向日本市场,逐步走向多元化,欧美业务不断增加,并且呈现出进一步加速的趋势。大连的软件产业用“智慧”实现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完美转型。

    而转变,还体现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应用上。奥运会开幕式的“画轴”、水立方的照明工程、世博会的动漫渲染、“神六”和“神七”飞船等都有高新区的技术和产品,中国火箭研究院航天航空研发产业链、四达高技术公司在大飞机生产线上应用的数控系统在全国领先,皿能光电的中空玻璃幕墙等技术全国一流,融科储能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技术水平世界领先。高新区以自主创新提升了服务外包的水平,以服务外包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服务外包与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奠定了基础。目前,高新区共拥有授权专利3900多件,各类研发机构100余个,博士后工作站36个,国家863计划项目18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5个,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6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个,综合和专业孵化器9个,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走在全国高新区前列。

    拓展产业链软件为核心带动新兴产业高起、高涨

    建于2008年的大连网络产业园,截至2010年7月已入驻企业150家,网络产业收入突破100亿元。现有的网络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的占绝大多数,大约为50%,其余为从事包括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网络资讯、在线应用与服务在内的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和三网合一的业务,网络业务类型覆盖面较广,其中很多企业发展成绩比较突出。家通网络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是由大连因泰集团注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去年10月,公司创建了“中国家通燃气电子商务平台”,这是我国第一家燃气网络交易平台。平台从创立至今,已经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吸引多家金融机构与燃气物流企业参与合作。经过3到5年的运营,“中国家通燃气电子商务平台”将实现1000亿元的年交易额,纳税超亿元。

    设计产业,处于微笑曲线上端,属于科技创新型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是工信部重点支持产业。目前,船舶设计产业集群,汽车设计产业集群、飞行器设计产业集群、重工机械设计产业集群、电子产品设计产业集群、建筑设计产业集群已在高新区初步形成,设计企业集聚、设计人才集聚、设计产业集聚的效应和良好氛围已初步显现。而于今年3月16日刚刚开城的、中国北方首家设计产业基地大连设计城,现已签约入驻31家企业,涵盖船舶、机械、飞行器、消费电子产品、IC、新材料工艺品及建筑设计等领域。以“设计产业化、产业设计化”为发展道路,打造国际一流的设计产业孵化平台、国际一流的设计产业服务平台、国际一流的设计产业交互平台。到“十二五”期末,设计城力争引进和培育设计机构500家,设计人才达到4万人,实现产值200亿元,建设中国最好、世界知名的设计产业集聚区。

    经济总部纷纷落户,目前有近40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带动15000多人就业。融科储能、奥托汽车科技等多家企业产品成为国家、省市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随着凌水湾填海工程接近尾声,凌水湾总部经济基地进入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蓝图。国有企业大连海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凌水湾经过近3年的改造,现已完成长2357米的永久护岸建设,陆域面积约70万平方米。万达商业综合体、正源总部基地等项目即将签约落户。

    展望“十二五”全力打造创新型科技城

    数字总是枯燥的,但数字最能客观、真实、具体地呈现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

    2010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亿元,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352.6亿元,增长7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02亿元,增长35.4%;实际利用外资15.02亿美元,增长47.25%;内资到位90.5亿元,增长5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620元,增长19%。高新区成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荣获“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园区”称号。日前,国家科技部对全国55个高新区进行严格考核,大连高新区有望获评全国首批“创新型特色高新区”。

    “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将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0%;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要有显著提高,5年累计利用外资达到50亿美元,全区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总数突破100家;引进内资规模要显著加大,5年累计引进内资突破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十二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域城市化。

    面对未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栾庆伟信心满满:“十二五”的蓝图已经绘制完成,目标也已经明确,任务全部分工到位。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干”,两个字就是“快干”。栾庆伟表示,产业发展是高新区的立区之本,要全力推动特色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十二五”期末,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收入要突破3000亿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人才高地,努力形成科技、人才、资本共同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了留住人才,区域环境建设至关重要,今年推出的十大惠民工程,少则投入几百万,多则投入几千万,学校、医院、道路、酒店等全方位的建设改造,就是为高新区人的工作、生活、学习营造舒适、宜居的环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1991年到2010年,二十年来,高新区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牵引下,2011年再迎开门红。1月到2月,高新区实现财政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49.6%;实际利用外资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5%;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实现收入91.46亿元,同比增长50.1%,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50.6%。年内还将引进世界500强项目5个,并购海外企业5家。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二十年高新区: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型钢结构科技城
  • 盘锦市中心医院钢结构工程
  • 青岛北客站钢结构甲控物资(雨棚钢材)
  • 墨西哥将建Roberto Cantoral钢结构音乐厅
  • Sergison Bates为智利Quidico设计钢结构社区展馆
  • 钢结构加工企业,混合销售行为的认定
  • 富煌钢构承建海口外滩中心威斯汀大酒店钢结构工程
  • 难有直接影响 钢结构及复合建材前景看好
  • 钢结构建筑防火责任大
  • 钢结构设计简单步骤和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