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专家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意味着我国从此拥有了由18家单位携手组成的钒钛技术攻关的“国家队”。在北京港中旅维景国际大酒店举行的成立大会上,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股份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余自甦当选为该联盟理事长。
余自甦表示,攀钢作为联盟的发起单位和首届理事长单位,将与联盟全体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强化联盟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创新,努力把联盟打造成为一流的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联盟在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的协同效应和巨大作用。力争通过15年联合创新,集成100项以上科技成果,形成4项以上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套工艺及装备技术,为实现钒钛资源高端、高效、清洁利用提供支撑。
据介绍,钒和钛作为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物质保障,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核心领域。随着国家对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求,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日益凸显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和安徽马鞍山等地区。其中,攀西地区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2.2%、90.5%,分列世界第三和第一。
攀钢经过40多年的科技攻关,形成了独有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普通高炉强化冶炼技术,使国外专家判定为“呆矿”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变成了资源,创造性地实现了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资源的同时回收利用。其中,铁、钒、钛的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了70%、42%和25%,成为世界上唯一从钒钛磁铁矿中同时回收铁、钒、钛三大资源的企业。今年,国家又将攀枝花、白马两个钒钛磁铁矿矿区确定为首批铁矿国家规划矿区。
由于我国的钒钛磁铁矿具有难选、难冶炼、难分离等特性,加上开发利用起点低、起步晚和国外长期对核心技术进行严密封锁,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为更快地突破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未来钒钛产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支撑,攀钢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共同发起,联合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知名钒钛企业、清华大学等9所著名高校和长沙矿冶研究院等4个实力研究所共18家单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成立。
据了解,该联盟将以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为依托,其它重要钒钛资源为补充,整合联盟资源,以高效率、低成本、清洁生产为目标,以承担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独创性,可形成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着力解决制约我国钒钛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技术,提高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总体技术水平,提升我国钒钛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实力,促进钒钛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国钒钛资源高效、清洁、可持续利用。(来源:攀钢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