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中国机器人首次在南极冰盖自主行走 新华社记者 曲振东 编制
新华网中山站2月9日电(记者黄小希)经过近两个月的试验,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顺利通过在南极的“身体素质”测验,并在内陆冰盖地区完成了30公里的自主行走。这是中国机器人首次在南极冰盖实现自主行走。
这个机器人重约半吨,可在极地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作业。橘红色的机器人看上去就像一辆越野吉普车,其车体采用越野车底盘悬挂技术进行设计,4个车轮均换成三角履带,以提高其在极地冰雪地面上的行走能力。它还配有一套自主驾驶系统,可以实现极地冰雪地形地面环境识别及评估、定位导航和自动驾驶等功能。
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卜春光和陈成是此次极地机器人实地考察与应用研究项目的现场执行人。从去年12月9日到今年2月5日,他们先后在中山站附近和内陆出发集结地附近的冰盖地区,对机器人进行了移动机构性能测试、探冰雷达搭载试验以及长距离自主行走测试,并达到预期目标。
据悉,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对埃默里冰架约6万平方公里区域进行自主科学考察。此次在内陆冰盖地区自主行走30公里只是一个开始。长航程是极地机器人完成无人科考任务所需的一项基本能力,直接关系到机器人可以在多大范围内作业,对通信、能源供应及机器人可靠性等性能提出了综合要求。科研人员回国后将根据此次试验获取的数据,对机器人设计继续进行改进和优化。
作为一种智能化装备,机器人可以延伸科学家的眼睛和手脚,实现漫游、观测、采样等功能,对大范围、深层次的极地探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因极地恶劣的气候和自然条件给科考人员带来的风险。中国之前在第24次南极科考时曾首次对冰雪面移动机器人和低空飞行机器人两种智能机器人进行测试,并执行了一些科学考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