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南车共中标地铁车辆1333辆,其城轨地铁业务市场份额占国内市场近70%
城市轨道交通8000亿项目通过审批后,沉默已久的铁路板块终于爆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实施进度推进,后期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车辆研发制造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也将受益,多份研究报告也再次提醒投资者重点关注中国南车、中国北车。
在7·23高铁事故之后,市场终于将目光再次聚焦在了“两车”。
南北“车”分食1300亿大蛋糕
9月5日、9月6日两天内,发改委集中发布了已批复的一批涉及资金合计近万亿的基础项目。这其中包括了全国多个城市的25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其中仅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预计投资就有1241亿元。
受此影响,9月7日上证指数涨幅一度达4%,沪市成交量暴涨至千亿以上。当日二级市场上,两市共计31只高铁概念股全线飘红。铁路板块的领军企业——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股价涨幅分别为4.39%、4.44%。
8000亿的巨额投资中,到底有多少值得“两车”去憧憬?
“按照经验,投资总额中落实在购车环节的比例通常为10%-15%。”一位长期跟踪“两车”的券商研究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属于南车和北车的蛋糕可能有1000亿左右。
一名中国北车的技术人员则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10%-15%的比例说法不够精确,因为城市轨道的地质环境不同,所以用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差异也很大。
他给出了更为科学的算账方法: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每公里需要大约6辆列车,而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则要达到10辆,一辆城轨列车的平均价格大致在700万。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有14个城市拥有5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1714公里,而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规划中,可测算的轨道线路总里程就已达到3145.22公里,是目前国内已建城市轨交线路的近两倍。
这样计算的话,8000亿的城市轨道投资项目中,属于两车分食的“蛋糕”将会超过1300亿。
然而,事实并非那么乐观。
“发改委批复的25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包制定可行性报告的有13个,而其他项目仍处在规划方案阶段。通常规划方案需要制定可行性报告并经过审批才能进入施工阶段。“上述研究员提醒理财周报记者,这8000亿中可以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的大约在一半,因为很多项目需要提交可行性报告之后才能实施。而通过可行性报告的项目建设期也有4-5年。
一名来自兴业证券的研究员也表示:“如果目前的投资规划中有一半可以落实的话,相当于'十二’五期间每年100亿左右,这与之前大家对两车在轨道交通的业绩预期是一样的。而处于方案规划阶段的项目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来看,对于两车来说,这块“蛋糕”恐怕要大打折扣,但巨额的投资预期仍然给予市场充足的想象空间。
一位参与投资“两车”的私募人士则告诉记者,在二级市场上这种影响将会为三步:首先是近期的投资规划的预期,其次是明后年具体中标项目的消息,最后才是业绩的体现。
在他看来,真正要到一年后才能知道谁中标了多少,而订单体现在业绩上恐怕最快也要两年之后了。
中国南车的工作人员也确认,对轨道列车的招标通常是在项目施工后的一年左右,那个时候才能确定具体的订单量,而生产列车交付则需要1年左右。以南京地铁6号线为例,该项目于去年9月份获批,尽管中国南车当时并未立即获得订单,但时隔一年之后,中国南车才顺利与南京地铁集团就该项目签订了5.9亿元的订单。
在8000亿元投资的刺激下,以晋西车轴为代表的列车配件企业,更容易享受到利好的冲击。晋西车轴董秘周海红告诉理财周报记者,8000亿投资对公司肯定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将通过业绩逐渐体现出来,她同时透露目前在谈的订单中多数为动车组的配件。“都是之前的项目,还没有城市轨道列车的相关配件。”
2011年中国南车共中标地铁车辆1333辆,其城轨地铁业务市场份额占国内市场近70%,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2.17亿元,占全年收入10.33%,较2010年增长14.53%。而中国北车2011年城轨地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35亿元,同比增长则达到了18.83%。
另外,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工作人员都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司业绩中的占比大约在10%,当然他们预计这个比例将会不断提升。
据测算,目前南车北车在手的城市轨道项目订单比例大致为6:4。
多名研究员都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此次投资规划在意料之内,由于轨道交通在两家公司的业绩中占比不大,所以不会对“两车“的基本面产生过多影响,因此多数证券研究报依然维持对两家公司的中性评级。
“两车”缺钱陷尴尬境地
8月23日和8月28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先后公布2012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两车”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6%、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3%。
然而分产品营收增速出现较大分化,上半年,中国北车在机车、货车以及城轨地铁车辆等主营业务收入上均超过中国南车。在动车组业务方面,南车营收同比增长37%、而北车却同比减少16%。
对此,中国北车解释称,在报告期内,公司动车组交付计划延缓,因此动车组收入相应减少。报告中也显示,南车营收同比增长37%,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马来西亚交通部订购的动车组有28亿确认收入。
多位券商研究员表示,南车与北车目前业务构成大致相同,业绩差异主要是由于项目交付进度,并不存在过大的分化。
然而,由于铁路投资增速放缓,市场普遍担忧“两车”的订单量。
数据显示,今年1-7月,铁路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69.6%、-57.7%、-51.0%、-48.3%、-41.1%、-36.1%和-30.0%,铁路基本建设累计投资同比降幅分别为76.0%、67.5%、60.9%、54.1%、46.9%、38.6%和33.5%,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为负增长。
上半年,铁道部进行了货车招标25000辆,机车招标126台,客车招标2500辆。整体来看,由于上半年铁道部启动的车辆招标量不大,尤其具有规模的动车组招标没有启动,因此两车库存订单均有所回落,中国南车库存订单约620亿元,中国北车约750亿元,处于历史低位。
从预收账款方面来看,南车和北车预收账款同比下降22%、32%,这与公司期末库存订单同比下降的趋势相一致,这加大了市场对“两车”今、明年业绩的担忧。
“其实业内对此早有预期,未来国内市场营收更多可能要依靠后期的维修和服务。”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在2011年京沪高铁通车时,动车新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点。
有信息显示,目前动车的检修周期一般架修周期为5-6年,费用大约在40万元/辆,大修周期10-12年,费用大约在110万元/辆。因此,后期的维修和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两车”业务都将转向多元化。
此外,让人担忧的还有“两车”的资金状况。
报告显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分别为-111亿元和-44亿元。其中,中国南车的经营性现金流比去年同期进一步恶化,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应收账款比期初增加215亿;中国北车应收账款比期初增加10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比南车情况稍好。而从投资性现金流情况来看,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分别为-18亿元和-28亿元,处于历史中地位水平。可以表明,两公司产能扩张已降速。
对此,中国北车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并不担忧应收账款的问题。因为公司主要客户的铁道部拥有较高的信用保障,所以公司出现坏账的几率很小。
然而研究机构更愿意相信事实数据。兴业证券研究员吴华表示,现金流情况再次印证“两车”缺钱、产能扩张降速的现状。
海外争夺战
南车和北车上半年营收增速分别为6%、4%,而从营收地区构成来看,国内营收同比却分别出现了零增长和2%的下滑。事实上,营收的主要增幅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
中报显示南车和北车海外业务营收均实现爆发式增长,分别增长96%、108%。但目前整体基数较小,目前海外业务占南车和北车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1%、10%。
中国北车副总裁、财务总监高志曾表示,“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大力拓展国际化业务,到2015年,海外市场收入预计占北车总收入比重要达到2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国内铁路投资增幅放缓的情况下,“两车”都加大了的海外业务的拓展。一位中国南车的相关人士也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目前“两车“在海外业务方面竞争激烈。
“根本不存在什么划江而治,要是有人给划还好了。”他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目前海外业务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除了“两车”互相PK,还要和西门子、庞巴迪等国际铁路巨头博弈。
但他同时也透露,“两车”开拓海外市场的重点不同,在部分区域存在各自的品牌效应,基本不会构成竞争。
9月10日晚间,被市场热捧的中国南车再发公告,称公司于近期获得若干项重大项目,合计金额约54.1亿元人民币。这其中就包括与委内瑞拉CME商品&矿产品企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约1.2亿元人民币的货车销售合同以及来自南非Transnet国有公司25.4亿元人民币的机车采购等项目。
今年上半年,中国南车先后中标了马拉西亚安邦线、新加坡等城市地铁订单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内燃机车订单。截至目前,中国南车年内获得的海外市场订单已经近17亿美元。
在南车签订城轨大单的同时,有消息称中国北车也获得了大额订单。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一位中国北车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确实也已签订了海外项目,目前在走订单流程,应该会在近期内披露。
他进一步表示,相比近期南车公布的订单,他们签订的项目技术含量更高,而且主要集中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
“这样的话,我们的项目利润率更高一些,当然数额也比'另一家’的大。”
(本文来源:理财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