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煤电谈判,煤电双方就如同两名打红了眼的拳击手,虽有发改委的多次协调,却始终未能有效统一双方在价格上的分歧。随着年底的临近,2010年重点合同煤价格谈判又将来临。
24日,有权威人士透露,政府高层关于协调煤电关系的相关意见近日已制定完毕,有望近期出台。该意见将首度明确政府从煤电衔接会中淡出,不再协调煤电矛盾,电煤价格将完全靠市场形成。
据悉,这是中央政府层面首次对电煤价格市场化作出明确规定,标志着政府将绝不再出手干涉电煤价格谈判。煤电谈判将自此进入自由博弈时代。
煤电“扯皮”裁判难当
在此前历年的煤电谈判中,除2008年在煤炭供应趋紧的预期下双方进展比较顺利外,其它多数年份都不顺利,基本上都需要发改委出面进行价格协调方可签订重点电煤合同。
但这一惯例在今年却遭到了颠覆。自今年初,煤电双方开始2009重点电煤合同谈判以来,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始终僵持不下,使谈判几度陷入困境。五大电力集团并数次放出信号称国家发改委已经着手介入协调电煤价格。期间,发改委为尽快解决煤电僵局,也几次召集谈判双方给予协调,并提出了指导性价格,但在双方的坚持下,至今未能就电煤价格达成一致。
对此,国内大型煤炭企业一位人士表示,“目前电煤合同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距正在缩减,淡化了政策强制的必要性。”显然,煤炭企业对于推进电煤市场化进程持积极态度。
同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强调,煤炭价格要继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确定,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事实上,目前,虽然五大电力集团层面没有直接与煤矿签订重点电煤合同,但是,旗下电厂已经纷纷与煤矿之间自主协商,在合同价格涨幅较小的地区,很多电厂已经签订了协议并进行了结算,当然,还有一些电厂仍在与煤矿“扯皮”,不过,也大都缴纳了预付款。“集团层面已经默许了这种下属电厂自主协商签约行为,对价格也再无统一的严格管控,否则,一旦煤矿断供,电企将无法保证电力生产和供应。”,一位发电集团人士透露。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高层在2010年新一轮煤电谈判开始之前,适时宣布彻底退出“裁判”角色,废除“包办婚姻”,淡化政府影响,将电煤谈判交由市场机制作出选择,即避免了“裁”而难“判”的尴尬,又可使电煤价格真正反映出市场的供求关系。
“意见”着力长效机制煤炭价格得到支撑
据了解,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跳水,来自南半球的海运煤炭抵达广东的到岸价格,竟比中国国内经铁路到达那里的煤炭还要便宜。这使得从今年1月份开始,中国的煤炭进口量便开始“压倒”出口量,并一直维持至今。
从1~8月累计进出口煤炭量来看,前8月中国进口的煤炭已经超过7500万吨,是出口量的5倍以上,在接下来的4个月内,如无意外发生,中国这个在6年前还是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的国家,将铁定在今年首度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这一现象,已引发了部分专家及业内人士对我国可能出现煤炭业产能过剩的忧虑。
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李金峰称,尽管进口大增部分是因海内外煤炭价差所致,但主要电力公司和煤矿商之间的谈判陷入僵持亦为一大因素。
为了确保国内煤炭市场的稳定,保证日后电煤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见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一方面,政府将引导煤电双方签订3至5年的长期协议,并明确今后铁道部80%的煤炭运力用于支持长期协议煤炭供货运输。另一方面,政府将建立健全国家煤炭储备制度。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近期将启动国家煤储基地建设计划,中国神华集团等大型煤炭集团也正在准备筹建煤储基地,据中国神华透露的消息称,神华已派出多个工作组赴全国各地调研,启动选址工作,预期十大储备基地将主要布局在华东、华南及华中地区,基地规模将在3000万吨左右,选址完成后再报国家发改委审批。而如果中国神华的储备基地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就可用作国家煤炭储备基地。
据悉,国家建立煤炭储备体系除保证国内煤炭市场稳定供应外,防止煤价大幅波动也是其收储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也是我国继石油及有色金属的储备制度后,正式确立有一项资源战略储备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