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韦涵光,1919年出生,离休干部,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技经委副主任。)
一、第一次和铝打交道
1948年底沈阳刚解放,以王首道、陈郁同志为首组建了东北工业部,地点在马路湾。不久王首道、陈郁同志奉命南下任职后,王鹤寿任部长,吕东任副部长。
我当时分配到袁宝华领导下的计划处,任化工轻工室主任,全室只有十几位工作人员。我们经常到基层单位了解情况,我到过抚顺市伪满时期满州轻工业株式会社所属的一个很小的电解铝厂,据留下的资料记载,年产量最高仅8000吨。1947年国民党政府接收过这个小铝厂,但却根本没有能力恢复生产。据在伪满时期工作过的老工人说,当时电解系列的电流强度只有2700安培(对比苏联以后为我们设计铝厂的电流强度为50000安培),电解槽的构造非常简陋,生产效率很低。
我当年参加新四军,在军工部工作的年代,也知道一些铝在军工产品中的重要性。1949年美国筹划发动侵朝战争,而我们也紧锣密鼓的准备抗美援朝,铝在战备物资中更显出它的重要性。
二、我留在抚顺
我们计划处的任务是编制东北工业建设的计划,但当时我们脑海中是一片空白,编制计划全靠拍脑袋。
1949年中央决定将东北工业部整个搬到北京,组建中央重工业部。我问宝华同志:“到了北京又会做些什么样的工作?”他说:“还不是编制国家的建设和生产计划。”当时我觉得编制计划,像我这样的水平是很难胜任的。于是我和宝华处长商量是否可以不去北京,到基层单位接受一些锻炼?他表示去不去北京你自己决定,不要勉强。可是留在东北又能到哪里去呢?
刘少奇同志当年为了尽早地开始建设东北的工业,曾向苏联提出是否可以派专家帮助我们在抚顺伪满时期一个小铝厂的旧址上建设一个新铝厂。苏方答应了这个要求,并派一个专家小组到抚顺进行调研。当时中方派东北有色局局长李华负责接待,我也参加了这项工作。就这样,我就有条件留在东北了。
中央对铝厂的建设定下了一个原则:苏方派专家组就地在抚顺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苏方负责指导设备安装和生产。
我在1951年7月被派到抚顺铝厂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主管设计和生产准备工作。当时我们对铝的生产技术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工作中碰到许多困难,为了配合专家工作,厂成立了设计科。为了生产前的准备,还成立了生产准备科,并采取以下的几项措施:1.成立技校进行技工培训;2.招收中、高级技术人员;3.派遣实习小组到苏联铝厂培训;4.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建设培养工人的小型铝电解生产装置;5.召回伪满时期的老技工;6.派遣技工参加本厂大工程的施工。
铝厂第一期工程1952年开始施工,1954年投产。记得当时的苏联专家组长叫格伯邱克,他不是铝电解生产专家,对电解铝生产技术并不了解,却对他领导下的专家瞎指挥,因而在投产后发生许多技术事故。我们在第一期工程投产时是由苏联专家手把着手干的,到了第二期工程投产时,我们就逐渐掌握了技术,而到了第三期工程投产时,我们就能独立干了。
三、老母鸡
在创业那个年代,不少中央领导同志到我们厂参观、检查。由于我在厂工作的年头比较长,又分管生产技术,为了便于为客人介绍情况,一般都由我牵头接待。到过我厂的中央领导同志有毛主席、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罗荣桓等。
1955年3月,叶剑英元帅到我厂视察,他身穿普通战士的服装,没有肩章、领章,也没有戴军帽,我们在厂办公室门前迎接叶帅,他和我们亲切握手。当他听说我也是广东人时说:“我们还是老乡嘛!”我们陪同叶帅到生产车间参观,他询问工人的工资收入、工作时间、保健待遇等,对生产工人的生活十分关心。
1958年2月13日,毛主席来到我们厂,他由辽宁省省委书记黄欧东,书记喻屏,抚顺市委书记沈越陪同。在供电车间,他指着一位女同志问道:“她是工人吗?”我回答:“她是刚下放的干部,现在是工人。”主席和她亲切握手,他对下放劳动的干部表示赞赏。在电解车间,他仔细观察生产铝的设备和原料等,并不时发问,了解情况。
1958年9月28日,邓小平总书记由抚顺市委书记沈越陪同到铝厂视察,我向小平同志汇报了工厂的生产和建设情况。他不时插话向我提出问题,当我谈到全国铝工业许多筹建单位都向我们要干部和老工人,我们的压力很大时,小平同志风趣地说:“谁让你们是老母鸡呢?”
我厂第二、三期电解铝工程分别在1957年7月、1958年7月投产。第四期电解铝工程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于1959年5月投产。到了1965年,全厂电解铝产能已达到10万吨/年。
抚顺铝厂对新中国工业建设是有很大贡献的。六十年来,抚顺铝厂累计产铝282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00多亿元,并形成年产10万吨铝的产能,为新中国铝工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先后向全国各地输送5400人,为中国铝工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以后,全国铝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宁夏的青铜峡、甘肃的兰州、河南的伊川、贵州的贵阳等地都建成了10万吨级的电解铝厂。除此以外,在沈阳设计研究院成立以后,又成立了贵阳设计研究院,实力大大增强了。
四、现代铝工业的发展
我们的事业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技术上在开始时还是很落后的,我们的操作主要靠人力,劳动强度大,操作环境非常恶劣,当时我们的技术是从苏联引进的。
1979年我到美国铝业公司所属几个电解铝厂参观访问后才认识到我们国内所采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与世界先进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引进的苏联技术仅相当于世界三十年代的水平。随着观念的转变以及努力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经验,我们当前采用的技术已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如电解槽的电容量已达到400千安(KA),电解铝的直流电耗达到13300~13600KWH/吨的水平,环保条件符合规定的要求。
近年来,我们不但获得长足的进步,还能向其他国家如印度输出电解铝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成为电解铝工业的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