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唯一试点省份的山西,可谓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和利益博弈的前沿阵地。记者近日绕开唾沫飞溅的谈判桌,走进了山西所有煤炭城市和数十家煤炭企业后发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不仅在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能源类企业做大做强、资源开采区生态恢复治理等方面成效不菲,而且对煤炭大省山西的转型发展也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众多的小煤窑、小煤矿被整合兼并,昔日人烟罕至的太原西山采煤沉陷区如今变成了风景秀丽的万亩生态园;由于有了煤炭可持续基金的充足投入,大同矿区的十多万矿工家属告别了居住半个多世纪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由于实施了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阳煤集团、晋城煤业等传统采掘企业的非煤产业已经占到了全部产值的一半以上;就连孝义和介休这两座著名煤焦城市的农民工都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这两年我们这儿的确变了,路上的煤尘少了,山上的荒坡绿了,老百姓也不用担心得怪病死的快了。”
试点初衷:目标锁定可持续
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的实施和牵头单位,山西省发改委联系和聚集了好多位省内外知名的煤炭专家。曾参加过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研讨和制定工作的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长王宏英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宏英对记者说,一提到山西的煤炭和煤矿,许多人会马上联系到“污染和矿难”这两个词上,而忘记了作为国家能源基地的山西对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建国60年来,山西共生产原煤106.3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煤炭外调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远销国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与此同时,长期以来的高强度、粗放式、大规模开采,在山西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一是资源浪费和破坏惊人,已消耗的煤炭资源高达200多亿吨;二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在2009年初全国各省市区生态文明排名队列里,山西位居倒数第一名;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矿难噩耗不断;四是转产再就业压力巨大,十多万矿工因资源枯竭而不得不转移安置。
上述所有这些煤炭工业存在的外部环境不经济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煤炭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为什么要在山西开展试点”时曾强调指出: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涉及的问题,实际上是全国煤炭工业涉及的问题。山西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如果做好了,将会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山西省发改委的两位煤炭产业专家段鹏和张明华介绍说,选择在山西实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所以,山西的“煤改”既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还要避免资源过度浪费;既要抓好安全生产,还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既要健全环境补偿机制,还要普及资源有偿使用。而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单靠市场机制自行弥补,必须由政府介入,构建一种补偿机制,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办法加以解决。
国家允许山西征收煤炭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转产发展资金,就是为了把无法在煤炭交易中得到补偿的资源、安全、环保、转产等费用纳入成本,为生态环境治理、可替代产业发展、以及解决采煤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提供必要的财力。
记者随后从山西省财政厅了解到,从2007年4月开始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至今年的9月底,山西已累计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370多亿元。基金的使用和支出则严格按照5:3:2的原则,集中投向了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其他社会性问题这三个领域。
试点现状:改变的绝不仅仅是环境
走进阳泉煤业集团的矸石山治理区,漫山遍野的植被让参观者忘记了脚下踩着的其实是一座曾经动不动就自燃冒烟的煤矸石山。阳煤总工程师张庆恒介绍说:阳泉是一座煤城,分散在市区的矸石山多达26座,煤矸石堆积总量达到两亿吨。如果以一米的厚度铺开,可以覆盖两个阳泉市区。煤矸石自燃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量占到全市总排放量的80%,曾致使该市大气环境质量在国内113个重点监控城市排名倒数第二位。
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整个矸石山处处着火。“为治理煤矸石山,我们累计投资2亿元,治理矸山面积约4206亩。目前集团所有历史上遗留废弃的矸石山都已完成生态恢复治理。而新产生的煤矸石,有的被利用来制砖,有的被填埋后绿化。等将来世界能源不够用的时候,我们还会对矸石山重新开采使用。”
众所周知,对矸石的综合利用是实现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记者从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也了解到,该集团旗下的矸石发电厂和矸石砖厂,每年可消耗煤矸石约130万吨,约占本公司矸石年产量的43%;而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下属的的煤矸石砖厂每年也可消耗煤矸石约80万吨,高岭岩加工厂年消耗煤矸石约10万吨,该公司矸石年产量的29%如今已经实现变废为利,并产生了效益。
作为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的缩影,大同市近两年来的城市面貌可以用“发生了肯本性的改变”来形容。因为有7亿多元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投向了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御河生态林西岸工程的建成,使大同市中心有了一片近千亩的绿肺,御河西路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道路两旁绿化使该路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第一条景观街。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改造、大同机场扩建等更使得来大同的旅游团队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在山西实施三年来,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使用,对激活民间资本及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出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例如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的孝义市。2008年共使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5876万元,但却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6亿元。今年虽然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但带动力仍达在58倍以上。孝义市发改局局长任华朝介绍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投入,累计带动孝义市实施各类重点项目348个,概算投资310亿元,完成投资26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孝义的经济社会转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在这些项目投资中占比虽然不大,但却真正起到了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如今的孝义不靠单纯卖煤、卖焦炭,却成了山西的首富县(市、区)。
试点启示:与其炒作争议弗如完善普及
在近期的采访中,记者几乎每到一地、每进入一家煤炭企业,就会询问他们关于对山西省委、省政府推行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是否有意见或者建议。
在吕梁,一些私营煤老板告诉记者,个别媒体炒作和渲染的“国进民退”纯粹是胡扯,因为在同样属于煤炭大市的吕梁,国有煤矿的比例现在比民营的还低10个百分点,这次整合并不是说要淘汰民营煤矿,而是要淘汰产能低、安全系数低的小煤矿。有不少煤矿,虽然是国营,但是由于安全检查不达标或者产量达不到90万吨,也被整合了。对于煤炭安全,记者深有同感,因为作为亿吨级的煤炭产销企业,同煤集团2008年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029,今年截至目前为零事故!难怪,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宏英说,无论是从做大做强煤炭企业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讲,抑或节约资源的角度说,甚至从捐款捐物的排名看,山西推行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举措。
在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记者参观了由山西三元煤业股份公司承建的下秦移民新村。村民赵文祥在自己家小二楼院前反问我们:私营小煤矿的煤老板会花几千万给我们沉陷区的1300多人搞集体搬迁?会让我们住到比城里人还阔气的小洋楼里?他们就是给家里每人买一辆悍马,也可能不会管我们的死活。所以我们老百姓打心眼里支持和感谢煤矿整合政策。
长治经坊煤业是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山西省生态示范矿井。矿长王虎山指着能与风景区堪美的矿区骄傲地说:今年1—7月份,我们就实现销售收入9亿多元,实现利润5.73亿元,上缴税金3.42亿元。我敢说我们企业的员工工资是属于本地最高档的,不信你问他们去!我们已经决定,投资3亿元建设一座五星宾馆,投资1亿元建设一座生态人工湖,带动周边群众搞旅游经济。
而作为山西省五大煤炭企业的潞安集团,这两年一是与中石油签订了煤层气开发协议;二是完成了三类9宗资源项目的审批;三是先后对武乡、襄垣、左权、宁武等地的13座煤矿完成兼并整合重组,形成了4110万吨的能力,为下一部建成亿吨级大煤炭集团奠定了基础。
再往南,到了晋城,记者发现,这里的煤炭企业兴起了投资旅游热。就连最著名的兰花煤炭实业也投资了王莽岭风景区并建起了一家4星级酒店,煤炭收入已经不是大多数晋城煤炭企业的独家收入来源了。
晋东南如此,晋中亦然。从煤炭产业转移到非煤产业的介休市三佳老总阎吉英,这次是在投资绵山风景区后的第二次转型,他选中的是投资有机硅。正是由于这些煤炭企业的主动转型,给山西的煤炭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据悉,山西的“煤改”已经引起其他能源省份的关注和注意,内蒙古和陕西已经在向国家申请相同的试点权利,国务院已要求山西省发改委准备试点工作总结,相信,经过完善后,这一政策将在全国所有能源省区推广普及。[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