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指令)将于今年8月全面实施,这是欧盟继“WEEE指令”和“RoHS指令”后推出的又一项技术贸易壁垒。国家检验检疫部门有关人士指出,“EUP指令”将对进口电子产品规定明确的能耗要求,此前欧盟实施的“WEEE指令”和“RoHS指令”则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和有毒有害物质相关。这三项针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监控范围广影响深远。
去年底,由于欧盟等国的“绿色壁垒”,浙江省紧固件企业越来越频繁地遭遇“退运”。据海关统计,2006年下半年浙江省出口到欧洲后退运的电器总价值为787万美元,而紧固件所占比例也达15%以上,约100万美元,出口退运现象的增多表明欧盟国家采取的贸易壁垒已经起到了效应,并开始对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的良好势头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对“绿色壁垒”,“中国制造”显得英雄气短。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紧固件行业协会的政策宣传和引导作用,及时地发布欧盟“绿色壁垒”政策的最新情况,为出口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要建立出口预警机制,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制造能力、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专家还建议出口企业,注意在贸易活动中应尽快了解三项指令的主要内容,尤其要关注其豁免清单,同时还要加快对生产工艺的改进,积极向这些指标靠近,争取出口主动权。
企业在应对“绿色壁垒”时还需警惕六大误区。
被动应对。相当部分企业还处于观望中,指望政府部门及时提供最新信息或进行对外交涉、谈判、以将影响降至最低,而未主动地进行应对。
糊涂应对。有的企业未搞清楚自己的产品是否属于指令管辖范围,也不仔细研究豁免清单,就盲目的开始应对;有的企业则盲目的听从客户的意见,客户提出要求的都去进行检测,白白地增加了成本。
盲目乐观。欧盟主要通过市场抽查实施环保指令,机电产品从出口到在欧盟市场销售到被发现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指令实施存在滞后效应,部分企业应对过程中存在松懈思想。
心存侥幸。目前欧盟尚未出台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手段,指令执行时采取“自我申明+抽查”的方式,一些企业抱有“欧盟不会对我进行抽检,要抽检就退出欧盟市场”的侥幸心理。
舍本逐末。不少企业为应对指令,纷纷将紧固件样品送有关实验室进行检测,认为样品检测合格就等于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内部质量管理控制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
用力不均。企业存在重视“ROHS指令”,忽视“WEEE指令”的现象,甚至还有不少企业对“EUP指令”毫不知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