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在钢铁生产流程中,其后部工序产品的内在和表面质量显得越来越来重要。市场的需求和激烈的竞争促使钢企加大投入,把装备技术水平提升的重点逐渐从前部工序转移到后部工序,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保证钢材产品的优质化,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其竞争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就大力宣传“科教兴国”,支持科技产业发展,对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给予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可为何到现在我国的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技术的制约,特别是对于走出口之路的企业来说,更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遭遇着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案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贸易摩擦也是频频擦出火花。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出口产品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钢铁焦化行业领域这种现象也同样可见。虽然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反倾销调查,表示反对,但我们的反对似乎是缺乏底气,究其原因,产品技术含量低是一条主线。所以,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有效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对于企业来说,是必然的选择。
我国的钢铁行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也不免处处伤痕,在经济回暖之际,正是我国的钢铁企业重整旗鼓,整装待发的时候。如果说这次与以往的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这次我们会带着“技术”出发。
提升钢铁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要从源头做起,做好原料准备方面的工作。虽然我国一些钢铁企业原料准备技术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但从钢铁行业整体水平来看,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的很火热,工信部和发改委也多次召开会议表示要大力整顿,光有条款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技术先行。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顾问徐广成认为,淘汰落后产能要靠科技攻关的带动。对此,徐广成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中国每年都很多大学毕业生,今年有600百万,明年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如果全部等国家来安排那不太可能。靠相关部门的安排只是作为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靠“调动”,将现有技术人才调动起来,组建专业的科研部门,进行技术研发,这样我们也不愁技术的后备力量。
未来钢铁行业的发展钢材的消耗量要尽量少一些,尽量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多制造一些机电产品,向“高、精、尖”小型化产品方向发展。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这不假,但我们要的不仅是表面替代加工,而是通过中国自己的技术力量进行加工制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大国”。(生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