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鸟巢”建设现场,工地前摆放着长短不一的金属杆件,似乎就是国际创新展示馆标志性的杆管,也就是组成“鸟巢”的“树枝”。
“我们混凝土结构已经全部完成,这些就是第二步安装的钢结构的杆件。这一工序是从2009年12月29日开始的,现在装的只是落地杆件,目前装了30%。”安徽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永新介绍。
走进建设工地,发现果然有不少杆管已经安装到位。走进展示馆内部,已经能够看到很多杆管在视野中交错。陈永新说,合肥国际创新展示馆建造完成后,展馆大厅内部也能看到这些直径700毫米的钢管错综分布,市民置身其中,视觉上会觉得十分新奇,如同整个展示馆真的像鸟巢一样由树枝搭建而成。
国际首创的结构体系
“今年3月,我们应该就能把钢结构完成,那时候'鸟巢’就已经建到顶了。”陈永新表示,钢结构完成就等于“鸟巢”完全建成。后期主要是广场装饰这一工序。据了解,展馆建成后,外围的钢管还将安装灯光装饰,夜间“鸟巢”也能展示鲜明的轮廓。
不过,“鸟巢”不同于方方正正的高楼大厦,建设的难度也是难以想象的。“这种结构体系在国际上是首创。”陈永新介绍,由于没有先例经验借鉴,大家必须严格按照结构逻辑进行“编织”。
另一方面,近日袭来的寒流也为“鸟巢”的铸造带来难度。由于钢结构需要焊接,但是5℃以下的气温对于焊接工作已属低温,因此焊接时需要进行加热、保温等工序,夜间工作时还要搭上保温罩、防风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