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的资本市场意义绝非寻常。周六公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的CPI已经超过了此前最悲观的预期,而此前的周五,央行仅仅是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周日公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会议记录则显示,今后一年内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总基调是审慎灵活。
从这些现象,可以发现一点,那就是中国的决策层现在更为关注的是中国可能会发生的滞涨问题,而不是此前的通胀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央行一直没有加息的原因吧。
对于央行一直偏爱量化调控手段,此前有很多解释。在支持者的眼中,央行不加息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担心热钱更多的进入,从而加剧通胀压力,第二是中国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也就是主要是食品价格推动的。
在笔者看来,央行不加息的关键是因为担心中国出现滞涨,也就是经济停滞和通胀同时发生的局面。我相信熟悉中国经济规律的央行认识,比任何一个外部专家都知道,中国的通胀都是从食品价格上涨开始的。当然,通过量化手段回收流动性,有助于缓解价格压力,但效果不会很大。回想九十年代初的通胀,也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也是最大的一次通胀,中国解决的方法是加息,甚至采取了保值贴补的方式。
向比较而言,目前中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做法就显得力有不殆。但央行依然没有采取加息,只能说明,目前中国决策层对于明年中国经济的走势还有很大的担心,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这方面的担心,比如要关注国际经济的走势,再比如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定调都显得颇为审慎。
因此,笔者非常不赞同,所谓调整准备金率是对股市利好的说法,且不说,今年还有加息的窗口,也就是20日前后,更主要的是市场从上述信息中可能得出的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
(来源:搜狐财经博客 作者:钮键军)
兰格钢铁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兰格合作媒体,兰格钢铁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