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审慎灵活格调下的平衡之道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2-21 8:32:14  兰格钢铁
    经济参考报报道如何平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2011年将成为考验货币当局调控艺术的一道重要课题。

    有经济学家认为,在“审慎灵活”的定位下,增长目标仍是经济工作的重点,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具体变化,货币政策具体操作时的灵活微调将成为常态。此外,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明年货币政策的主要工作将是抵挡热钱的流入,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是应对之道,而加息在控制物价和抑制信贷需求方面的作用将低于预期,预计明年仅有2-3次。

    两年的“适度宽松”之后,货币政策的基调重回“稳健”。在不同的时期,“稳健”一词有着截然不同的政策意义。回顾1998至2007年货币政策的“稳健”期,政策取向经历了由“宽松”到“中性”再转向“紧缩”的轮回。

    展望明年的政策取向,考虑到过于警惕“经济下行风险”的惯性思维,明年的一些政策指标可能仅仅是“中性微收”。明年的新增贷款规模的下限是不低于7万亿元,而上限则是不超过今年的实际新增贷款规模。就目前的信贷形势而言,今年全年的新增贷款将控制在7.8万亿元左右。但是,在明年二次探底概率较低以及全球流动性持续宽松的大背景下,这一取向可能加大“泡沫”和“通胀”的风险。

    如何平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2011年将成为考验货币当局调控艺术的一道重要课题。

    有经济学家认为,在“审慎灵活”的定位下,增长目标仍是经济工作的重点,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具体变化,货币政策具体操作时的灵活微调将成为常态。此外,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明年货币政策的主要工作将是抵挡热钱的流入,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是应对之道,而加息在控制物价和抑制信贷需求方面的作用将低于预期,预计明年仅有2-3次。

    基调:货币政策重新回归稳健

    过去两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现在中国经济已企稳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及时退出。

    “近两年的货币供应量明显加大,但是目的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在危机期间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出拳要重、出手要快。这个过程中不可能说没有发生超调,关键是在周期中发现拐点后及时进行政策调整,使其不太过分,一方面达到成功抗击危机的目的,同时副作用又不太大。”央行行长周小川12月16日在北大演讲时直言。

    随着美次债危机在2008年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11月中国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反弹,迅速企稳回升。

    从2009年以来的走势来看,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回升,2009年中国GDP增长9.1%。这一良好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在今年得以延续,经济学家预测,2010年GDP增速应在10%左右的水平,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回升进入高位平稳的运行状态。

    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而最新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显示,11月PMI达55.2%,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已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涨。但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启,全球流动性泛滥。同时,由于一些供给和自然因素触发,加之劳动成本上升和M2持续高增长,国内物价上涨面临着较大压力。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CPI高达5.1%。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表示,过去两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现在中国经济已企稳回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应及时退出。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货币政策由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宽松、物价屡创新高等复杂形势的积极应对。他认为,在当前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有利于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1998-2007年的货币政策立场一直使用的是'稳健’一词,而其间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曾多次显著调整。同样地,2008-2010年虽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但实际政策立场也有多次显著变化。因此政策基调的变化并不能代表未来几个月实际政策执行状况。换一个角度看,最近的几个月里货币政策在基调改变之前已经全面收紧,因而基调的调整只不过是对实际政策行动的官方证实。”高盛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的点评如此解释。

    周小川亦表示,流动性的收缩并不是在CPI高达5.1%后再收缩,事实上从今年1月份的第一周就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全年共调高了6次。6月份之后中间有一段时间稍微缓慢一点,这时候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欧洲的股权债务危机发生以后,很多问题看不太清楚。

    也有专家指出,与“适度宽松”相比,明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非一味单纯收缩,而是一种在多重目标下的平衡之道,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微调。

    审慎:明年新增贷款不低于7万亿

    不少宏观部门官员和经济学家预期,明年的M2和信贷控制目标应维持在今年的水平,但在机构的眼中,即便信贷控制目标设置在7.5万亿仍是实质紧缩。

    在一些专家看来,宏观政策基调中的“审慎”决定,增长目标仍是经济工作的重点,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并非一味单纯收缩。对于明年具体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不少宏观部门官员和经济学家预期,明年的M2和信贷控制目标应维持在今年的水平。

    亦有媒体称,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目标将在16%左右;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目标规模可能为7.5万亿左右,但这一目标规模目前尚未最终确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明年信贷大幅压缩的空间不大。原因有两点,其一2009年开工的项目陆续到了收尾阶段,信贷支持不能放松;其二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有许多新的项目要开工建设。他认为,明年的新增贷款控制规模应不低于7万亿元,不高于今年全年实际的新增贷款量,预计今年全年新增贷款在7.7至7.8万亿元间。

    “截至11月,今年新开工项目个数高达30万个。如此庞大的项目数量,必将在2011年产生强劲的信贷需求。在'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模糊取向下,政府并没有让项目烂尾的决心。因此明年信贷将难以收缩,预计低于7万亿的可能性不大。”第一创业证券认为。

    “明年的货币政策可能呈现'前紧后松’走势。预计2011年货币信贷增长16%左右,新增贷款约7.5万亿,货币政策总体上中性偏紧。”中信证券的年度展望报告预测。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危机后的货币政策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态势”逐步回归常态,因此,“稳健”货币政策本质上趋于“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流动性上同2009年、2010年比,相对会“有点紧”,但要注意的是“有点紧”不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只是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比较而言有点紧。另一个关系需要关注的是,资金有点紧主要指的是贷款的增长率会下降,新增贷款数量基本维持在2010年的水平左右。

    市场此前普遍预期,基于“防通胀”的压力,政府将保持甚至持续加大紧缩力度,在准备金调整成为常态的同时,年底还会继续加息,明年也将抽紧新增信贷规模。许多经济学家和机构对明年货币信贷的预期也明显更为悲观,主流机构的判断大多认为明年的新增贷款规模将远低于7万亿元,甚至有消息称央行较比倾向新增6-6.5万亿元的规模。

    但现在看来,增长目标仍是政府优先考虑的,这也决定了明年中性的政策取向基调。中金公司预期,2011年M2增长目标16%;数量型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将会是重要政策手段。如果外汇占款不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下,明年新增贷款预计在7-7.5万亿。明年下半年通胀减弱时政策紧缩的压力将会降低。

    宗良认为,由于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将得到突出表现。从货币供应量来看,2005年至今M2每年基本都以17%左右的速度发展,只有2009年此数据接近30%,预计2011年总体上会有所收缩,但不会收得过紧,M2可能在15%—16%之间,这样可以与上一阶段政策有个延续和承接,也给下一步政策留出余地。在信贷投放角度看,应该不低于7万亿元的规模,即总体趋紧但又不会收得太紧。存款准备金率还存在上调空间,但总体预计会保持在20%以下。而为保持利率政策的有效性,预计未来不会进入密集加息周期,今年年底至明年一季度可能调整2次,但幅度不会太大。

    不过,在机构的眼中,即便信贷控制目标设置在7.5万亿仍是实质紧缩。高盛高华在日前发表的题为《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研报中指出,观察信贷是否宽松,不应将2011年目标与2010年的年初目标相比,而应和预期的2010年实际贷款额相比。高盛高华预计2010年实际贷款额可能略低于人民币8万亿元,所以即使明年贷款目标定为7.5万亿,这也代表了一个绝对水平的下降。因此,其认为7.5万亿信贷增量并不十分宽松。

    灵活:操作随机应变数量工具优先

    针对四季度货币投放增速过猛等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已体现出灵活的特点。央行一方面通过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调控市场过多流动性;另一方面,则对加息比较谨慎,以避免货币政策对经济造成过于猛烈的冲击。

    虽然从总量上看,明年的政策目标将中性微紧,但在政策执行的节奏上则会随机而变,这主要是基于对明年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基本判断。“'灵活’是指政策能及时出台以应对新问题、新情况,是政策更具针对性的体现;'审慎’是指政策在实施力度和节奏上要留有空间和余地,避免出现调控过度的局面。”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认为。

    事实上,针对四季度货币投放增速过猛等问题,央行货币政策已体现出灵活的特点。央行一方面通过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调控市场过多流动性;另一方面,则比较谨慎地运用加息这一手段,以避免货币政策对经济造成过于猛烈的冲击。

    有经济学家预期,由于去年物价基数较低,因此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或将持续至明年上半年。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央行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经营景气预期指数均由高位回落,企业投资意愿转升为降,出现波动。

    同样,当前国际形势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多数主流机构和经济学家预期,由于明年二季度CPI将见顶,故此上半年的紧缩力度将大于下半年。“如果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预计明年全年通胀高点可能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货币紧缩、加息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政策也将主要集中在这一时间窗口。”巴曙松说。

    “由于美国很可能长期实行宽松的政策,在美国'冷’、中国'热’的情况下,热钱将持续流入,考虑到明年信贷整体难以收缩,因此流动性管理将是明年央行的主要工作内容,热钱也将考验着央行的抵挡能力,而准备金率将是应对的主流工具。”第一创业证券判断。

    但是,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对“下行风险”的担忧有些过度。“通常,政府在评估经济形势的时候,习惯把经济下行的风险估计大一点,而把经济上行的风险估计少一点,这种传统思维本身就是风险所在。”巴曙松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宏观政策应避免对下行风险的过度反应。明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是全球流动性宽松下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宏观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防控通胀上升和资产泡沫。

    “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一种根据经济形势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根据情况可松可紧。今年重提'稳健’,是在国际环境仍存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央对政策留有余地的提法。而面对当前严峻的通胀形势,央行引导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主张已十分鲜明。”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说,除非看到经济出现下降的风险,否则未来不可能转向。

    相关链接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同时期的不同取向

    自1998-2007年,中国一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其在不同经济形势下的政策取向并不完全相同。1998-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稳健”的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7年全年,5次加息,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货币政策:审慎灵活格调下的平衡之道
  • 稳健的货币政策对钢管市场将产生什么影响
  • 美尔雅期货:谨防收紧货币政策出台
  • 周小川:货币政策面临两难
  • 美联储将继续执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 发改委:稳健货币政策将力控物价
  • 稳健货币政策下加息不可能一步到位
  • 英国维持货币政策不变
  • 周小川: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
  • 周小川: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