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配套业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船舶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我国船舶配套业水平落后,严重制约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船舶配套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和突出。现就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的前景做简要介绍。 (l)国内船舶配套市场竞争加剧 金融危机后,国际大型配套企业(集团)都将目光聚集到中国的船舶市场,尤以日、韩为最,对于这一点国内船用低速机生产企业深有体会。根据国际造船界的预测,“十二五”期间虽然世界新造船市场将恢复增长,但船市仍将处于低位,近两三年船市仍处于调整期,成交量和船价将不会有大的增长,船市需求不足将导致船舶配套业需求下滑。可以预见,未来进军我国的国际大型配套企业(集团)将会有增无减,国内船舶配套市场竞争将加剧。 (2)国内企业比较优势逐步削弱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对外汇率升值、对内贬值,我国配套企业原有的比较优势将被逐步削弱,这使国内配套企业发展难度加大。 (3)产业结构调整在所难免 一方面,国内配套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国内配套发展环境日益严峻,随着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以及未来国内配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配套产业结构调整将在所难免。 (4)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近一两年内即将强制实施,影响新船的设计、建造和营运,无疑对某些船用设备有着直接的影响。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必然的要求。韩国现代重工研制的13000马力的天然气发动机已试车成功,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氮氧化物排放减少97%,效率提高47%。这种发动机首先用于LNG船及渡船上是不困难的。 我国已将柴油-液化天然气双燃料混合动力成功地应用于内河船上,很可能首先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上推广。安全、环保、舒适的绿色船舶还要求降底船舶噪声,对船用设备也将提出相应的要求。 (5)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悉,规划“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今年海上石油的产量,同时将会有2至3个深水油气田要建成投产,总投资将超过2500亿元至3000亿元人民币。这将给造船、材料等相关行业创造市场机遇。对此,我们应吸取“重造船轻配套”的教训,在积极建造海洋平台的同时,要重视海洋工程配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海洋工程装备以工程作业为主要目的,配套设备在整个装备中的地位比船体高很多。如一艘总造价约50亿元人民币的FPSO,船体建造价格只占总造价的10%-20%,与船用设备相比,其上部模块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技术要求也更严。用引进技术或许可证生产模式来制造海洋工程配套设备是很困难的,要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尽快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水平,才有可能和国外有关公司联合开发或开发有自主品牌的设备。如:动力定位系统、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系统、大型海洋平台电站集成技术及关键设备、LNG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等。国务院已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将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力争“十二五”期间有所突破。(国际船舶网 黄平涛 刘啸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