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电动汽车领域的全球富豪名单中,如今又多了一人。近日,据英国媒体报道,该国富翁戴尔·温斯出资千万英镑,制造出英国第一辆完全由电力驱动的超级跑车。当富豪“爱”上电动汽车,汽车行业或许正开始酝酿一场变革。
英国富豪为电动汽车一掷千金
据报道,温斯打造的纯电力超级跑车名为“复仇女神”,是英国第一辆真正意义的公路电动跑车。该款电动汽车由他参与设计并制造,从静止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8.5秒,最高时速达170英里(约合273公里),比法拉利V12跑车速度还快。目前,这位富豪已将“复仇女神”送交英国政府,等待相关部门对产品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批复。
现年48岁的温斯是英国Ecotricity风能公司创始人,目前身价300多万英镑。他对环保电动汽车情有独钟,为了打造“复仇女神”,温斯组建了自己的工程师团队,成员均为曾参与F1赛车设计和制造项目的资深技术人员。
温斯和他的队员在互联网上购得一辆二手莲花跑车,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包括调整底盘的长度和重心,配装锂离子电池组和全新的变速器等。“复仇女神”的续驶里程可达240公里,用快速方式充电只需2小时,常规方式充满电需8-9小时。
温斯认为,他的尝试对英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很有帮助。温斯称:“政府资助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环保汽车项目,因为他们预见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由此带来的数万个就业机会。”
富豪与电动汽车结缘
英国富翁温斯因一掷千金推出超级电动跑车而成了新闻人物。但是,富豪投资电动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是新鲜事。
2008年秋天,美国亿万富翁巴菲特看好中国比亚迪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前景,购买了该公司10%的股份。不到一年,比亚迪为这位富豪赚得10亿美元的账面收益。在巴菲特至今为数不多的中国市场投资项目中,他对比亚迪电动汽车的投资被看作成功典范。
今年3月,俄罗斯千万富翁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得到了一次与总理普京会面的机会。他与普京谈话的主题就是“新型汽车”。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普罗霍罗夫对普京说:“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汽车领域的变革,未来的新型汽车应该是一个车轮上的多媒体中心。那些汽车工业成熟国家需要更多时间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方向。这赋予俄罗斯汽车工业发展机遇。”这位富豪计划在陶里亚蒂(俄罗斯汽车生产基地)生产电动汽车,今年年底产品平台即可就绪。据悉,普罗霍罗夫投资的电动汽车工厂将在2011年投产,新车在2012年上市,2/3的零部件将在俄罗斯本土生产。
巴西首富艾克·巴提斯塔同样把目光投向电动汽车领域。今年9月,他宣布,4年内将在巴西建成一座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的工厂。巴提斯塔表示:“我计划与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合作,在巴西生产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普及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据悉,他计划把这座投资1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工厂建在里约热内卢阿库经济开发区。巴提斯塔说:“我们在当地建有物流中心,因此每辆车的制造成本可降低约200美元。”这位巴西首富2009年净资产达27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8位。
富豪投资电动汽车有利有弊
电动汽车产业蕴含巨大的财富机会,投资者不会熟视无睹。由于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富豪争先进入电动汽车领域不仅在环保投资方面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比如今年7月,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向底特律的一家电动汽车发动机制造商Eco?鄄Motors公司投资2350万美元,使这家成立时间不长的企业名声大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2009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消息公开后,后者三天内股价暴涨35%,当年股票价格更是抬升了6倍。
不过,富豪往往是汽车行业的“门外汉”,对电动汽车技术知之甚少。巴西富豪巴提斯塔虽然热衷于投资电动汽车,但他对产品本身不太了解。至今他只在公开场合提到过一次准备投产的电动汽车性能:“它的续驶里程应该在75英里左右(约合120公里)。”
富豪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多是把它看作一个投资机会。这使电动汽车企业面临一定风险。今年9月,曾有传闻称,巴菲特将从比亚迪撤资,这家汽车企业的股票因此连续几天大幅下跌,直到巴菲特访问比亚迪,以实际行动否定先前的传闻,该公司的股价才又一次大幅上涨。
一些专家认为,电动汽车行业发展一旦遇到波折,“逃离”最快的可能也是这些富豪。如果电动汽车企业过多依靠富豪投资,将会使未来发展增加更多不确定因素。
谨慎看待富豪涉水电动汽车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富豪“恋上”电动汽车,汽车行业外热钱不断涌入这一新兴行业。有人不禁要问:如果电动汽车时代真将到来,富豪的参与会否改变现有汽车产业格局?
在笔者看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需具备两大条件,一是深厚的行业背景,包括技术、人才、销售渠道、政策支持等资源;二是雄厚的资金,因为电动汽车市场化还需时日,只有企业资金充足,才能坚持下去。目前,富豪投资电动汽车,多采取资金加技术的模式,即富豪拥有雄厚资金,而被投资的公司往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有人认为,在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中,得到富豪资金支持的新兴企业,可以与传统汽车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在汽车产业比较成熟的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传统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固的寡头竞争格局。在这些国家,400万辆以下规模的整车企业几乎不具备生存能力,原因是小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太慢。随着新兴汽车制造国的发展,汽车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汽车企业似乎必须具备更大的规模,才能有效分摊产品研发、生产等各环节成本。
在具有规模优势的基础上,传统汽车企业没有放松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无论是美国“三大”还是日本“三大三小”,都已有产品储备,加之它们积累的技术、渠道和品牌优势,新兴企业要想在电动汽车时代改变产业格局并非易事。
富豪的投资使汽车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加资金渠道,这对产业发展毫无疑问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们只把电动汽车产业作为投资热点随意进出,可能导致产业秩序混乱。在利益诱惑下,一些新兴企业难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吸引投资、尽快赚取利润上,而把产品研发、可持续发展放在次要地位,这对电动汽车产业长期发展不利。 (本文来源:汽车网-《中国汽车报》 作者:邝 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