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出要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工业总产值五年翻一番。形成“两区八园”的园区新格局。力争形成汽车制造、食品饮料与农副产品加工、光伏、医药等年产值超100亿元的支柱产业集群,旅游装备制造、印刷包装、新材料等10个过1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
讯: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重要的建议稿为海口居民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幸福生活图景。
修跑道、打基础gdp年增速创“九五”以来最高
《建议》认为,“十一五”是海口着力“修跑道、打基础”的时期,城市价值和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十二五”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五年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速创“九五”以来最高水平,财政总收入预计五年增长1.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过千亿元,资金投入规模之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之强前所未有。
黄金战略机遇期海口步入科学发展加速期
由于有了“十一五”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海口站在了崭新的历史起点,《建议》认为未来五年是海口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因为,全球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技术进步和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海口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我国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时期,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有利于海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利于海口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持作用,在产业培育、城市发展和区域合作等方面谋求更大作为;海口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累积效应日益显现,开始步入科学发展的加速期。
五年实现四个翻番打造环北部湾和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
对于“十二五”的目标,《建议》明确提出,海口要努力打造环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全市人民共建共享的温馨城市、全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经贸文化交流中心、全国一流的热带滨海商务休闲和娱乐目的地、国家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
此外,在主要经济指标上,《建议》还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翻番。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人均超4.5万元;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五年实现翻番。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和1万元,力争翻一番。
现代产业体系形成10个过10亿新兴产业集群
对于产业发展,《意见》进行了具体的部署,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农业方面,强化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效益。壮大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
《建议》提出要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工业总产值五年翻一番。形成“两区八园”的园区新格局。力争形成汽车制造、食品饮料与农副产品加工、光伏、医药等年产值超100亿元的支柱产业集群,旅游装备制造、印刷包装、新材料等10个过1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
《建议》明确提出要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特别是保税物流。力争每年举办的大型商务会展和专业性会展超过100个。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积极发展游艇经济。加快免税店建设,打造国际旅游岛购物和美食首选地。
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依托岸线资源向海上拓展空间
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适度规模,太大会出现“城市病”,太小又会出现资源的利用率低。为此,《建议》对城市发展思路进行了适度调整,提出构筑“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新格局。
东进,就是在更高起点上启动江东片区的开发。南优,就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在城市南郊适度开发优势产业。西扩,就是以长流起步区日益成形为契机,推动城市建设向西扩张。北拓,就是依托岸线资源向海上拓展空间。中强,就是完善和优化中心城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区功能。
《建议》提出要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工业总产值五年翻一番。形成“两区八园”的园区新格局。力争形成汽车制造、食品饮料与农副产品加工、光伏、医药等年产值超100亿元的支柱产业集群,旅游装备制造、印刷包装、新材料等10个过1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
中心城市实施旅客零距离换乘工程
海口作为省会,就需要承担省会的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议》提出,加快建设美兰机场二期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实施旅客零距离换乘工程,形成以海口为中心、覆盖全岛、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此外,以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为载体,建设全省人才培育和产业孵化基地。采取省市共建、资源共享的方式,完成文化体育中心、科技馆、规划展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设施建设。推动南海资源开发企业总部入驻。
《意见》还提出,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为目标,加快城市旅游化改造。在火山口公园片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演丰、红旗等连片文明生态村镇,以及沿海岸线一带,建设绿色慢行系统。
同城理念与文昌澄迈定安一体化发展
《意见》提出,强化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市县形成资源优化配置、优势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共建、发展成果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具体明确为,东部利用航天城等旅游资源,与文昌共同打造旅游产业链;西部依托马村港和海口综合保税区,围绕工业园区西移,与澄迈共同打造新型工业产业链;南部结合生态型产业的开发,与定安共同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链。
幸福家园学生、低保户有望免费乘公交
《建议》对未来五年的民生工作提出了大量的要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到2015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教育方面,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以上。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15年,每个镇至少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医疗卫生方面将重点提高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社会保障方面将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公共交通方面,实施本市户籍老年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人群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政策。此外,会议上还透露,海口将在“十二五”启动首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步确定为新埠岛通往海口火车站。
环境治理六大工程选择社区企业开展低碳试点
《建议》提出,海口将实施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噪声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等六大工程,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到2015年,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50%。
同时,将选择基础较好的镇、社区、企业、园区等开展低碳试点工作,力争打造国内知名的“低碳生活示范社区”、“低碳生活示范镇”、“低碳工业示范园”。加大对山体、海湾等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到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主要江河湖库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公共文化投入与gdp增速同步
《建议》提出,要培育“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城市精神,营造多元开放、文明祥和的人文环境。
《建议》还强调,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所有的街道办事处都有文化活动中心,90%以上的社区有文化室,各镇、各行政村已有的文化站、室设施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确保公共文化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步,全市人均享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建议》还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依托海南国际创意港建设,发展动漫、网游、工业设计、旅游时尚消费等产业,形成年产值过百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使海口成为全国知名的创意产业基地。巩固和扩大现有文体品牌赛事活动成果,力争新增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体活动品牌。
《建议》提出要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工业总产值五年翻一番。形成“两区八园”的园区新格局。力争形成汽车制造、食品饮料与农副产品加工、光伏、医药等年产值超100亿元的支柱产业集群,旅游装备制造、印刷包装、新材料等10个过1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
集体建设用地开发试点自主开发旅游
《建议》提出,要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将更多的技术性、服务性和经办性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和城市社区承担,支持和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同时要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建议》还大胆提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有效促进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开发利用。
人才总体竞争力人才总量年均增长6.5%
人才是“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建议》因此提出,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需要,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政策,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到2015年,初步建立发挥引领作用、具有相当规模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市域内人才总量年均增长6.5%以上,人才效能值低于4人/百万地区生产总值,人才总体竞争力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水平。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