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近日出台的转方式调结构“40条”提出,要走出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经济高效化、产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化发展新路子,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
那么,青岛市工业将如何落实“40条”要求?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市工业将在五条路径上突出发展,即加快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升级,加快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同时加快“一核三环”的全面整合。
青岛工业升级的出路在高端,即推动传统与主导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并伴之以高端产业的风生水起。青岛市确定了突出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升级路径,加大工业定向招商力度,集群发展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市工业总产值2万亿元、利润1000亿元的目标。
在技术结构的调整上,将突出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的升级路径,建立和完善国际技术对接平台,分层次提升企业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到“十二五”末,集聚一批工业设计创意机构,建设一批工业创意资源集聚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
突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升级路径,是适应信息时代做出的理性选择。按照规划,青岛市将在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探索“两化融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到“十二五”末基本确立以“两化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在工业领域,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难度相对要大。为此,将突出大中小企业合作共赢的升级路径,按照“产业升级—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提升”的思路,建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体系,拓展中小企业升级发展融资渠道,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行动计划,三年内培育100户标杆企业、推广1000项新技术、做大1000种新产品,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局面。
发展空间的优化,对于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至为关键。下一步将突出“一核三环”的整合路径,即以市内四区和崂山区为核心打造服务型制造集中区,以开发区、高新区、城阳区为第一层环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以胶南、胶州、即墨为第二层环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平度、莱西为第三层环打造高档轻纺食品产业带,使全市形成生产服务在市区,工业重心在市郊,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