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解读:“尴尬”的中国盾构机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2-25 10:03:30  兰格钢铁
  提到中国盾构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词语是“尴尬”。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超过8 820亿元。根据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达2 500 km。消息一出,我国盾构机市场再次沸腾。但截至目前,市场的反应似乎与曾经的畅想并非如出一辙。


中铁隧道集团制造的复合式盾构设备

  一方面,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盾构机行业,已经具备和掌握一定的技术、生产、施工、服务等能力和经验,面对处处充满机遇的国内市场,正跃跃欲试,准备一展身手;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国内已经开工建设的地铁项目中,相当大一部分的盾构机设备均采用国外品牌,本土设备似乎更多地坐在了观众席上。
  一面是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广阔市场,一面却是国产盾构机产品的集体“失音”。本该是在国内市场唱主角的本土品牌,为何会陷入如此“尴尬”之境?又是什么导致了“尴尬”?为了探究真相,本刊记者走访了几位企业人士及业内专家
  记者:国内盾构机市场和企业现状如何?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专务苏鹏程

  苏鹏程: 包括地铁建设、公路隧道、铁路隧道、水利工程隧道等工程需求,盾构机市场空间非常大,发展期大概有15~20年。就企业规模来讲,年产能达到50台没有问题。只是,本土企业需要更多的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原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副主任董必钦

  董必钦:21世纪之前,我国盾构机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垄断。“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支持,科技部“863”计划、国家发改委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计划”等都把盾构机作为发展重点。现在,我们基本具备自己设计、制造、成套施工的体系。北方重工、上海隧道、中铁隧道等企业,都有自主研发能力和生产基地,能够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记者:盾构机销售常采用招标模式,近几年,中国企业参加投标的过程是否顺利?
  苏鹏程:常会遇到一些地方性要求,如要求使用在当地建厂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等。目前,某些国外盾构机生产企业采用在我国各地建厂(组装厂)的方式,单纯地来迎合这些地方性要求,极大地提高了中标机率。一旦拿到项目或项目完成,所建厂可能就被撤掉或成为空壳企业。在我国目前的盾构机行业,这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理王放伟

  王放伟:一些城市的业主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方使用进口盾构机产品,如苏州、成都、无锡、昆明的轨道交通工程,以及南京和杭州的部分轨道交通工程等都采用这种方式。
  记者: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发生?这样“简单”地确定使用外资品牌或某一家产品是否也有潜在问题?
  苏鹏程:主要是大家对品牌的误解。很多招标方认为,国外的品牌好,产品稳定性高。就当前盾构机的生产来看,一方面,国产盾构机的配套件采购已经国际化,国内外企业在生产和组织模式上都很相近,产品没有绝对的差距;另一方面,品牌仅仅是一个方面,产品性能与品牌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等号关系,所谓的国外品牌事实上也是国内制造。惟一不同的就是投标的主体。同时,地方政府或采购机构也缺少足够的市场调研。对于我国盾构机生产企业而言,这种不完善的竞争环境使得本土企业陷入一种不公平的境地。如果市场仍然单纯地倾向于“国外品牌”,外资企业就会缺少竞争者,对于施工方而言,可能会面临制造商产品交付和售后服务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
  王放伟:由于我国基础工业薄弱,长期以来形成了“进口设备质量更有保障,国产设备、尤其是首台设备预期的风险更大”的固有观念。使用盾构设备的工程多为重点工程,工期、工程质量都有严格的目标要求,一旦因为设备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影响,损失将无法预计。这使得工程建设方宁愿使用价格昂贵的进口设备,即使进口盾构机出了问题,也不是业主的责任。如成都轨道建设支持选用的进口盾构机成批出现问题,但业主并不担负责任。

  董必钦:前总理朱镕基曾表示,我国地铁建设必须使用国产装备。目前,类似盾构机这样的设备理应纳入政府采购设备中,但却没有相应法规政策,导致市场混乱,将国内市场让给国外企业。在国内市场,本土企业没有“国民待遇”,相反外企却拥有。如果有关部门不尽快采取措施,行业发展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其实,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缺少的只是机会。
  记者:目前,大家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社会上也已经有一些呼吁。
  苏鹏程:作为企业,我们并不是单纯希望采用哪一家产品、让企业增加多少收益,而是希望能通过目前国内快速发展的市场,真正拉动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为机遇难得,市场不会永远膨胀。而一些外资盾构机企业的做法,恰恰对我国盾构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
  董必钦:有一些措施出台,如工信部批准5家企业在进口盾构机关键零部件时可以免税,但这个力度还不够。
  记者:是否可以依赖用户来改善当前的现状?
  苏鹏程:这个很难。很多类似这样大型项目的真正工程方并不是具体的施工方,有可能是某一级地方政府或其他,施工方仅是对某一段工程负责,具体采用什么设备更多地还要尊重工程方的意见。所以,要想真正改善当前的现状,就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由政府出台政策或相关条例,保证行业的良性竞争。同时,将“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方针落实到每一级政府机构和每一项大型工程中。在中国市场,应该是中国企业掌握主导权,外方围绕着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而不是反过来。这样,我国装备制造业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和发展。
  董必钦:国家应该有相应的规划,一方面设立盾构机市场准入门槛,建立规范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避免重复和过大投入。现在是我国盾构机市场发展的机遇时期,国家要控制好发展态势,大力推广和应用“十五”、“十一五”期间的成果。如果任由市场混乱发展,以后的局面会更为尴尬。
  记者:长久下去,这样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对我国盾构机行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苏鹏程:首先对工程本身的影响很大。盾构机不属于批量生产的设备,对产品的售后技术服务要求也很高。企业四面开花,到处有项目,那是否又具备面对这么庞大工程量的设备供应和服务能力?其次,如果某一家外资企业长时期处于垄断地位,国内企业和产品发展就会缓慢甚至被扼杀,这将使行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王放伟:实践出真知。但是,应用的局限将导致国产盾构技术水平提升缓慢,制约国产盾构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系列化发展。不具备规模优势,本土品牌不仅会在国内市场丢失更大的市场份额,对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也非常不利。此外,一些国家级的重大保密工程使用进口盾构机,会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董必钦:长此下去,市场的恶性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本土品牌也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仅是充当给外国企业打小工的角色,市场和效益都拱手相让。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直径11.22 m的“进越号”泥水平衡盾构设备
  记者:除了需要国家支持外,我国盾构机行业是否还缺少一个统一的组织或机构?
  苏鹏程:盾构机行业应建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全断面掘进机工业协会”社团组织管理模式,通过一个相应规范的行业机构和其影响力来规范、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种规范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技术标准,也包括竞争模式的规范。避免行业在无序或不健康的竞争环境下走弯路。
  记者:在缺乏一个相应规范的行业组织机构的今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或困惑?
  苏鹏程:最大的问题就是本来我们非常具有优势的项目,却因为各种不公平的竞争因素导致企业陷入竞标失败的尴尬局面。本土企业在自己的市场竞争中,反而更像是弱势群体。
  王放伟:首先,企业在发展中将受到很多制约,如产品缺乏检测和评价标准,大量投资属于浪费,竞争无序等;其次,进口商品不设门槛,国内产品盲目低端竞争,市场环境复杂;再次,政府多方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仅靠企业力量很难协调各方关系。 (工程机械与维修)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多位专家解读:“尴尬”的中国盾构机
  • 大连市第二台盾构机投入地铁工程施工
  • 第二台盾构机齐集解放广场 预计2月始发
  • 中铁轨道盾构机达先进水平
  • 盾构机出口竟容易过获国内订单 外资拿走利润
  • 北方重工沈重集团生产的微型盾构机将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