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6日专电题:个人单位中签率悬殊北京购车摇号划下问号
新华社记者张舵、李志勇
广受关注的北京购买机动车摇号2月26日进入第二轮。先后进行的个人申请和单位申请摇号,中签率分别是166比1和218比1,相差悬殊,巨大的反差在一些市民心中划下问号。专家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引入社会参与机制,使摇号制度更趋合理科学。
中签率:单位远高于个人
2010年底,北京公布了新的治堵措施,其中包括限制机动车的购买。新的购车者需要先提交申请,然后通过摇号获得指标才能为车辆上牌照。记者26日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先随机从16位到场代表中抽取6人,他们再随机抽取1个数字,生成6位随机种子数,然后通过计算机产生个人或单位摇号结果。
记者注意到,本轮个人申请是在292280个编码中摇出17600个中签指标,中签率为166比1,竞争比上一轮的106比1更加激烈。根据北京市的规定,个人申请摇号编码在当期未摇中的,自动转入下一期摇号池中。参加2月26日摇号的近30万个人申请编码中,有十多万个是上一轮摇号未中签自动转入的,这成为此次个人摇号竞争加剧的重要原因。
按照北京市的相关规定,从今年1月份开始,个人购车申请摇号每月进行一次,而单位申请摇号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即便考虑到可比性,将前两个月个人申请数据累计,申请人约为30万,35200人中签,中签率约为88比1。而此次进行的单位申请摇号过程中,共有8726个单位申请入围竞争4000个中签指标,中签率约为218比1。二者相差仍然甚远。
中签率相差悬殊引起两大疑问
2011年北京市新增机动车总量要控制在24万辆,2010年北京市共销售近80万辆汽车。假设以此作为北京市目前的购车需求和供给量来计算,中签率为333比1。而2月26日产生的两个结果却呈现巨大落差,不少市民提出一些疑问,主要有两大方面。
首先,个人和单位摇号中签率差别巨大,是否会影响公平?市民刘保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明显,以后单位买车要比个人容易得多,那很多公司高管、私企老板完全可以以单位的名义摇号买车然后供个人使用,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想买车却没有这样“快捷”的渠道,这公平吗?
北京市消协法律顾问邱宝昌说,现有制度下,单位摇号概率高,还有可能鼓励单位购车后出借。去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明确了汽车等物品在租借后发生违章的,汽车所有人可以免责。这里恰恰存在鼓励一些人利用单位购车从事资源寻租的可能,也将影响到个人购车的正当利益。
其次,单位申请和个人申请中签率差别巨大,是否说明购车总量比例划分不够合理?按照北京市的规定,2011年新增机动车总量中,个人购车占88%,单位购车总量额度占10%,为24万辆。
北京市人大代表强磊表示,当初个人购车和单位购车总量的比例划分是如何确定的,社会公众并不完全知晓,现在从中签率等事实数据初步判断,个人购车的供求关系明显比单位购车紧张,当初的划分比例是否合理就需要政府考虑了。
应引入公共参与机制促进公平
尽管提出不少疑问,但接受采访的市民和专家均表示,北京通过摇号的方式来控制机动车总量过快增长趋势的思路是好的,未来需要进一步实事求是,做好制度完善,使摇号政策更趋公平合理。
参与26日现场摇号的北京市人大代表高扬说,目前社会上有不少报道说有些家庭为了买一辆车,好几人都去摇号,最后造成摇中不买的资源占用,对此政府应考虑改进完善。
北京市交通委委员王兆荣说,现在北京的摇号措施刚刚开始,今后将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对政策进行不断完善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广大市民积极提出建议。
强磊和邱宝昌认为,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其本身可能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履行,是否是在阳光下执行。当前摇号制度刚刚起步,要解决民众最关心的公平问题,就应尽量集中民意,比如可以召开听证会、网络投票的方式,对群众关注的制度漏洞公开征求解决办法,利用大众智慧,逐步丰富完善,实现单位和个人之间,不同单位之间购车的公平。(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