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1日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月再回落0.7个百分点至52.2%,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回落。分析人士指出,PMI回落显示紧缩政策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正朝着调控预期方向演进,有助于缓解当前高企的通胀预期压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购进价格指数仍居高不下,暗示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经济增长仍平稳适度
CFLP数据显示,2月PMI为52.2%,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上月明显缩小。虽然环比回落,但比去年同期仍回升0.2个百分点。尽管PMI回落反映经济增速或放缓,但专家表示,对经济增长不必太担心,适当降下来是好事。
此前,汇丰也公布中国2月PMI终值降至51.7%,创七个月新低,同时也低于长期平均值。制造业景气状况虽继续改善,但增速明显放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尽管PMI有所回落,但数据显示当前经济增长仍处在平稳适度增长区间。在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看来,2月PMI回调是政策紧缩和季节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PMI回落显示宏观紧缩调控政策初现成效,有助于缓解市场对通胀的担心。”
CFLP特约分析师张立群也指出,PMI指数连续三个月回落,预示经济继续走低的可能性加大。但PMI指数仍然在50%以上的水平,表明经济回落的幅度不会很大。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分析师常健预测,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实际GDP年同比增长率仍将高于9.5%。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整体仍延续回落态势,但降幅明显缩小。同上月相比,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略有上升,升幅在1个百分点以内;其余各指数回落,其中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1个百分点,尤其以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回落最为明显,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
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
CFLP数据显示,2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70.1%,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主要是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购进价格指数较高(均达到70%以上),而生活消费品类企业购进价格指数仍在60%以上,这表明成本推升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东吴证券分析师黄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原材料与能源价格的上涨主要来自输入型通胀,而油价高企和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可能推动通胀压力持续加大。”
本周一,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也表示,今年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尤其是输入型通胀将大于去年。但他同时指出,今年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因为目前国内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库存比较充裕,工业品的供需格局也基本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