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最新统计数据:低量供应、低成交量、低溢价率成特点

目前土地市场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寒意CFP
低量供应、低成交量、低溢价率——兔年土地市场以一种低调的方式开局,宏观调控正以微妙的方式影响地产商们的心态。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月份,全国120个城市土地市场出现量价齐跌,几乎所有二线城市地块均以底价成交。
土地市场量价齐跌
受多重因素影响,全国土地市场出现量价齐跌,其中成交量下跌超过50%,地价跌幅接近30%。据统计,2011年2月,全国12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 1569宗,环比减少27%,同比增加32%;推出土地面积7479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8%,同比增加20%。在成交方面,2月份,全国12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881宗,环比减少56%,同比减少7%,成交土地面积3637万平方米,环比减少59%,同比减少33%。在土地成交价格方面,2月份,全国 120个城市平均楼面地价106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1%;其中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158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8%。
商业地块的成交相当活跃,2月份,全国体量较大的前十幅成交地块中,清一色是综合性用地,在住宅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相继落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型房企转战商业地产,集聚商业地产、住宅项目等于一体的综合用地更受市场欢迎。
有关分析人士指出,2月份,土地市场的交易波动较大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首先,各地2011年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还在编制中,使得大不多数地方政府供地步伐相对缓慢;另外,受春节长假影响,全国土地市场供应、成交及楼面地价均呈大幅下降的态势。2月推出地块的成交时间延迟至2月底和3月初,使2月成交量大幅缩水。从政策方面来看,地方政府出台的限购细则主要是针对楼市,对土地市场未来的影响可能还需一段时间,且中国的土地市场主要由政府掌控,在没有对土地市场提出实质性政策的局面下,楼市的波动对于土地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
土地流拍已经在各地出现
事实上,土地流拍已经在各地出现。仅1月26日至今的一个多月时间,温州一共出让了11宗土地,却全部流标。再以北京为例,今年前两个月北京共出让39 宗土地,土地收入达132.4亿元。而在去年12月份,北京卖出59宗土地,土地收入达567.1亿元,今年前两个月的土地收入尚不足去年12月份的四分之一。
从统计数据来看,2月份,全国体量较大的前十幅成交地块中,除了杭州一幅地块的溢价率高达132.98%以外,溢价率均未超过 50%,半数地块以底价成交。而在全国十个重点城市中,杭州是唯一溢价率超过50%的城市,溢价率高达125%;上海和北京分别以44%和21%的溢价率位居二、三名。
二线城市中,除天津仅5%的溢价率外,均以底价成交。在土地市场仍然有大量溢价成交地块的上海,2月土地出让金排在全国第一位,约93.4亿元,目前土地市场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寒意。
开发商拿地越发谨慎
开发商拿地相当谨慎,住宅用地溢价率明显降低,2月份成交的住宅用地中,除了少数地区地块高溢价成交外,多数以底价成交。“新推用地底价提高是低溢价率最主要的原因。”业内有关分析人士指出,去年12月19日出台的“土地招拍挂溢价率超50%需在2个工作日上报国土部”的相关规定后,地方政府提高地块起始价,是使溢价率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政策走向也是影响住宅市场的不稳定性因素,虽然此轮调控还未波及土地市场,政府对于土地市场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但是房地产商在土地购买方面多采取“缓拿地”的谨慎策略,尽量少拿地以保持资金充裕。(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