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日本强震新观察
震级创造历史纪录的9.0级日本大地震已使日本社会生活和生产、交通体系陷入混乱,部分工厂已无法继续生产。目前来看,汽车业遭受损失最为严重,据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三菱、丰田、本田、大发等8家日本汽车制造商14日起将暂时关闭在日工厂,原因是零部件供应震后受阻。
日本大地震和海啸肆虐了日本东海岸,而这里集中了大量钢铁业、石化业、制造业、核电工业等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数据显示,该地区经济规模占到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左右。鉴于地震及海啸的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仍在持续发生,目前还很难判断损害范围和损失金额。但由于日本国内众多工厂停工,电力短缺,加上消费信心受挫,短期内日本经济将遭受冲击。
日本是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这场大地震必然对世界经济和产业产生可见的冲击。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影响。作为日本近邻,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国经济产业所受波及不可忽视。分析人士表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发生的大地震,不会给中国带来直接影响,但将冲击全球多个产业,进而给中国经济带来间接影响。
对日本工业影响有限
长期研究日本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赵英认为,长期来讲,大地震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有利的方面多,近年来,日本经济苦于需求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方向,长期来看,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将对日本经济带来新的投资拉动。
赵英不赞成日本地震重创日本经济的说法。他认为,地震对日本的工业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日本重灾区东北地区是日本国内制造业基地,日本经济的核心能力在大阪、名古屋和东京地区,那里聚集了日本高精尖科技研发基地。在地震中,这些地区受影响比较小,因此对日本工业经济的影响不是太大。而东北部的制造能力灾后恢复会比较快。
但是,赵英认为,日本与中国在产业分工上联系紧密,中国机械、电子等行业需要的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进口会受到影响。这个影响主要来自于地震海啸后,造成的主要的港口、物流的混乱,从基础设施的修复到港口物流畅通至少需要1~2月,因此中国需要从日本进口零部件企业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日本在2004~2005年,很多产业链已向海外转移,地震对日本工业经济的影响有限。但日本的外贸出口受影响会比较大,主要是物流配给网络的重建需要时间。
中国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也认为,在过去20~30年间,日本的产业扩散在全球各地,GNP(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保持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单从经济上看,已经在海外打造了一个新的日本。它创造的许多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统计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尽管看上去经济增长停滞,但这只是表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本土发生的大地震对日本经济以及重要产业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白益民认为,地震对其国内经济不会有根本性的影响,恢复起来也比较快。
对中国的冲击与机遇
白益民表示,过去20~30年间,日本财团构建了“雁行形态”,即以本土企业为雁头,掌握最上游的产品和技术;其次是韩国和台湾地区,主要为日本技术做配套;最后才是中国大陆地区所扮的“雁尾”角色,为“日本制造”做组装,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从这个角度而言,受地震破坏的日本本土产业,不可避免地要波及到下游,特别是中国大陆的一些工厂。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卢山冰认为,2010年我国进口汽车的数量大约在25.3万辆,其中来自日本的进口量占到总进口量的1/3。此外我们还有很多的合资汽车企业,这块儿有大量的关键部件需要进口。受日本地震影响,我们的汽车供应量可能受到牵连,汽车价格可能也会因此提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日本大地震对我国产业和外经贸最大负面冲击,表现在进口领域,因为我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我国对美欧贸易巨额顺差,对日本贸易则巨额逆差,原因即在于此。去年,我国对日出口1210.6亿美元,进口1767.1亿美元,逆差达556.5亿美元。因此,我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
在梅新育这几天联系的大型企业中,某大型电子企业堪称中国该产业力图摆脱受制于人困境的关键投资项目,其200多亿元总投资中,设备投资占70%,设备投资中又有80%是日本设备,且均未交货,这场地震对其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该公司在基建阶段抢工期节省的时间有一部分可能会因此而损失。与此同时,某些汽车和家电厂商可能受到波及,因为中国厂商大量进口使用日产汽车、家电用冷轧薄板等高增值钢铁材料,2010年我国从日本进口钢铁101.2440亿美元,钢铁制品26.2698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材料。
梅新育认为,这次受影响最大的,当属进口日本设备和机电、光学等零附件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从日本的进口要么替代进口来源很少,要么本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产业分工链条上的一环,一时无从寻找替代供货来源。
梅新育同时也表示,除了灾后的生活需求之外,日本大地震还意味着巨大的重建需求,而身为全世界最大建材、钢铁生产国,全球建筑市场最大的国家和名列前茅的建筑工程服务输出国,我国相关产业可望从中获得一定份额。
大震或伤全球经济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因大地震造成的经济影响也震荡着全球市场。有分析认为,大地震可能拖慢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
鉴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影响。例如,日本芯片业占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像苹果ipad这样的畅销电子产品也极度依赖日本厂商的NAND闪存。又比如,波音公司787型“梦想”客机的机翼、主起落架等重要零部件均由日本厂商提供。
美国科莫多研究咨询公司负责人杰弗里·兰茨贝格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也仅是短期的。”
美国经济学家贝拉赫维希认为,这次地震不会对全球增长造成重大影响;它显然会加剧日本的财政问题,但日本能在不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下渡过这场灾难。他预测日本2011年经通胀因素调整的经济增幅为1.2%,远远低于2010年的4.4%。他预计,一旦将重建效应考虑进去,这次地震可能会使这个增幅减少0.2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这次的灾难是“在最坏的时候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因为日本已经在与恢复经济增长相抗争,同时日本还要减少它的巨额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日本政府目前面对的难题是,日本的债务负担已经是工业化国家中最为沉重的,其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接近200%。
有分析认为,总体上不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但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日本国民经济出现下滑,恶化国内债务问题,打击经济的复苏势头,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出现金融动荡或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也将因此放缓复苏步伐。同时,考虑到目前中东局势的发展、恶化,不排除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核电安全与沿海经济
日本大地震带来的一个“最坏的消息”是福岛核电站出现放射性物质泄漏及1号和3号反应堆建筑爆炸事故。一时间,人类对核能的利用又添了新的“担忧”。由此引发的不安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市发酵,当地居民要求立即关闭德国所有核电站。
近年来,全球核电建设进入高峰期,数据显示,核电已超过全球发电总量的16%。目前在建核电站最多的是欧盟、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有分析指出,人类如果无法彻底放弃核能,那关键就要防范核灾难再度发生。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12日表示,日本大地震对核电站的影响尚待评估,但带给我国核电安全发展三个启示,即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应对地震上比之二代技术更安全,从国家到核电企业层面都要做好安全预案,各核电站之间应加强应急联动。
陆启洲指出,日本受影响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我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巧妙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
日本大地震还引起一些学者对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思考。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日本沿海受灾城市在这次地震中损失惨重,这让我们重新考量沿海经济,沿海经济带来的危害需要考量。
袁钢明表示,中国是个大陆国家,把重工业摆在沿海地区,忽视我们还有广阔的内陆腹地。沿海的发达,多半只能造成近海地区的发展,离海远一些的地方就成了贫困地区。像江苏、广东等地在沿海建造大型石化工业,仅仅考虑运输方便,而忽略可能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内陆开发的建议应该得到重视。
我国核电现状:中国核电站安全程度比福岛核电站先进一代
据介绍,中国大陆的反应堆基本都是新式的压水堆,而这次日本福岛核电站则是安全措施相对较老的沸水堆。其实,这种装置中国也不是没有,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也存在。在安全措施上,压水堆的安全壳是厚实的圆穹顶混凝土耐压围壳,这是公众习惯的核电站反应堆形状。
而日本福岛沸水堆的设计建造年代较早,按当时的安全认识和要求,安全壳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安置在非耐压厂房内的钢壳而已。
此次失事的日本核电站是60年代设计、1971年建成的老式核电站,其安全理念和防护措施介于切尔诺贝利和中国核电站的压水堆之间。由于缺乏外部厚实安全壳,只有内部钢安全壳。让其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防护措施仍存在一定问题,而且选址、备用电源等设计也欠缺妥善的考虑。
中国最早的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也是引进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压水堆技术,既有内部钢密闭安全壳,也有外部混凝土防爆安全壳,这构成了这种中国公众熟悉的核电站形象。
安全壳是坚固的90厘米厚混凝土外墙,安全壳里面衬有防辐射金属材料,是核反应堆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是安全壳结构缺失的最佳反例。
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压水堆核电站的反应堆机组核燃料棒融化,彻底损毁,密闭的反应堆安全壳也能把绝大部分的放射性物质都控制起来。对周围环境和人员也基本没有任何影响。这种事故已经有发生的实例,那就是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对周边的居民辐射量仅相当于一次X光拍片。
而且,目前中国已经引进了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站AP1000并实现国产化,这一代核电站的安全理念使用了被动安全的概念。例如在停堆散热的问题上,在反应堆顶部就建有一个数千吨的硼酸水箱了;一旦发生像福岛这样备用电源全部丧失的极端事故,仍可让可终止核反应的硼酸水直接倾斜而下,浸没核燃料棒,实现停止核反应的降温目的。而其他的更先进、更安全的核电站种类,世界各国也在不断探索和研制。
——摘编自凤凰网
关注日本核电站安全
环保部:将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
本报记者司建楠
截至3月15日10:00,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
3月15日13∶00,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第三次答记者问,通报有关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的最新情况。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据东京电力公司对外发布信息和环保部向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确认,北京时间14日12:25,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丧失水冷却功能,安全壳内部压力持续升高,堆芯水位开始下降,直至堆芯完全裸露,此后通过努力向堆芯注入海水,堆芯水位有所恢复。
但是,14日23:00左右,堆芯再次完全裸露,15日6:00左右,现场发生爆炸,爆炸情况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专家经初步分析认为,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机组和三号机组反应堆状况趋于稳定,但二号机组极有可能发生了比一号和三号机组更加严重的情况,估计反应堆堆芯现已部分熔化,反应堆厂房、安全壳完整性可能已遭破坏,增加了大规模放射性物质释放至环境的风险。
截至15日10:00,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该负责人表示,环保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和跟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进展,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信息。
上海核电专家:日核电危机不会影响我国沿海
上海核电专家表示,本次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不会对中国沿海造成影响。
上海核电专家、申能集团外部董事李鹤富表示,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后,我国各沿海城市包括上海已启动核安全监测装置。目前,监测结果一切正常。
李鹤富认为,目前核电依然是业界公认的最经济、最环保的能源。此次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并不是由于设备的安全性能造成的,而是不可抗力的大地震造成的,因此民众大可不必担心发展核电的安全问题。未来我国建造的核电站都将采用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安全性能系数更高。
上海市核电办主任吴正扬表示,核安全监测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按常理来说,日本此次核泄漏事故不会对我国造成任何影响。他认为,核电站用的铀是5%以下低度量铀,而且量也不大,即使一座核电站的核燃料完全释放,也就是影响几十公里,不会超过100公里。况且福岛核电站处于日本东北部,与中国之间跨海相隔着日本岛和朝鲜半岛,民众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吴正扬解释说,如果发生所谓“核电站爆炸”,一般是指核电站里的核设施发生爆裂或者融化,最直接后果就是压力容器内的核原料出现泄漏,产生辐射,但在一定距离之外是不会有影响的。日本政府将核电站周边避难半径扩至20公里就说明了这一点。(严伟明)
释疑:如何防控核泄漏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事件,有专家担心可能会导致严重事故。为何会发生核泄漏事件?是否会造成和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一样的严重后果?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毅日前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对这些疑问做出解答。
核电站如何防止核泄漏?为防止核反应堆内大量放射线从堆芯穿透出来,一般反应堆设有三到四道屏障。第一道是把核燃料放在陶瓷芯块中,使得大部分裂变产物和气体产物保存在芯块中;第二道是合金制造的包壳,把陶瓷芯块密封在其中,使得其在高温下不与水发生反应;第三道是耐压力容器,避免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反应堆厂房;第四道是反应堆安全壳,一般是厚近10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墙,里面衬有防辐射金属材料,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安全壳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万一前面的措施失灵,它能保证周围居民遭受辐射在安全范围内。
为什么日本仍发生核泄漏?核电站从选址到设计都有严格质量监控,对抗震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但这次日本遭受的特大地震,可能已经超过了当初的抗震标准,因此发生了泄漏事件。
核反应堆在停堆后仍需要对堆芯进行冷却,因为核燃料有自衰变余热,若长时间得不到冷却,会使得堆芯温度上升,导致核燃料棒熔化。一般停堆后,冷却系统泵所需的电力需要从外部输入,同时备有多台应急发电机供电。但日本强震后,福岛核电厂外电网瘫痪,应急柴油发电机短暂运行后也中断了。
虽然目前放射性物质控制在安全壳内,但目前福岛核电厂核电站安全壳全壳面临超压风险。因为冷却水变成高压蒸气后聚集在安全壳内,需要向外部大气进行排放,以避免安全壳密闭失效。如果安全壳失效,将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核扩散。
发生后有何应急措施?一旦发生了核泄漏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计划。在核反应堆自动停堆后,首先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冷却水的流失,冷却核反应堆堆芯;随后要封闭核污染区,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清洁;随后,要疏散周边人员;接下来,要根据泄漏的等级,疏散周围人员。
会发生严重后果吗?日本这次核电站发生的爆炸和切尔诺贝利爆炸有根本上的区别。切尔诺贝利是老式反应堆,核反应堆温度过高引发了反应堆周边结构和组织燃烧,进而发生爆炸。而福岛目前是氢气达到一定浓度后引发的化学爆炸,发生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之外。之前报道中提到日本核电站在减压时排出放射性蒸气,这些蒸气升高到3000米高空就会被稀释掉,如果吹到海上,不是长期持久释放,也会被海水稀释。
另外,核电站核反应堆与核弹一样都是以铀为原料,但两者对纯度的要求完全不同。核弹需要铀的纯度在90%以上,而反应堆中一般只需要3%左右提纯的铀,正如烈度白酒可以点燃,啤酒却不能点燃的道理一样,反应堆即使失控,也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