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4月1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6年来首次出现了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记者了解到,除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的下降也是造成此次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在出口型中小企业密集的浙江省温州市,受春节假期及用工荒的影响,2月份该市出口同比、环比均双双下降。
事实上,中小企业经营压力的加大不仅仅体现在出口上。在对几家中小企业负责人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的上涨,已使中小企业感受到明显的生产经营压力。“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原材料的问题,上涨太快了!”一位钢材贸易商对记者表示。
除去成本上升因素,今年以来,中央持续出台货币紧缩政策,不断收紧的银根也使得本来就融资状况不佳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河北省一家中小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坦言:“融资一直都不容易,今年情况更严重,银行贷款想都不用想!”
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全国工商联、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先后赴各地展开密集调研。记者了解到,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调研活动,既是为了了解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困难及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也是为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中小企业发展更好地谋划思路。
目前,国家关于“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的两个专项规划已进入讨论阶段,这是我国首次制订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在其指导下,中小企业能否在接下来五年突破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压力,顺利转型成长,成为各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转型必修课
尽管目前遭遇的困难会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似乎是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必修课。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十二五”期间,原材料、能源价格上升,劳动力短缺,人民币汇率升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问题将会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形成巨大压力,对此,中小企业的惟一出路就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水平和全体员工的素质。“否则没有其他出路,抱有侥幸态度势必不能持久。”李子彬告诫说。
他建议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培育自己的品牌;传统的产业要加强研发设计和市场销售,附加值不高的产品要逐步向中西部转移;还要创新企业的生产方式、营销模式、商业模式;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善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方面的管理,降低成本;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劳动生产率;要学会运用资本资产,促进技术管理资本的融合,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要围绕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围绕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加强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土地、环保、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生产要素的积极效应;有条件的企业要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李子彬认为,“十二五”期间,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交通运输等保障民生的领域大有所为。
政策环境有望进一步改善
除了增强内功,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政策的支持。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仍然面临市场准入、税费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
李子彬表示,“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管理型的政府,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和切实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特别是针对今年的银根收紧,他建议,国家应从整个信贷结构中,划出一块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此外,在加快服务化体系建设,建设创新信息企业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地方政府应大有作为。
事实上,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正逐步改善。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表示,今年将继续狠抓现有政策的贯彻落实,细化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继续组织开展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专项治理,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还要进一步缓解融资难,建立和完善适应于中小企业贷款特点的银行体系,大力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的金融机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融资渠道;要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创新、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提高素质、扩大就业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对中小企业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发挥中小企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进一步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及管理提升计划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继续实施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同时进一步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扩大对外合作,搭建合作平台,扩展合作的渠道。(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