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20日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做好有序用电工作。电网企业应结合实际电力供应能力和用电负荷情况,合理做好日用电平衡工作。据报道,3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浙江、湖南、江西、重庆、贵州等地均不同程度的呈现用电紧张态势,各地相继采取限电和让电措施。
网友认为,此次电荒的提前到来,虽然存在季节性因素,但“市场煤、计划电”才是供电紧张的症结所在。短期来看,理顺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煤电联动才是未雨绸缪之道,长期来看,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
体制矛盾导致用电紧张
出现季节性用电紧张的症结就在于电力体制不畅所引发的供求矛盾,即供应赶不上需求。
新华网网友王莹认为,“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矛盾,在煤炭价格日趋上涨的今天愈加突出,而在通胀背景下,电价大幅调整的可能性较小。导致电企发电越多,就会亏损越多,亏损越多,它的日子过得越艰难,最终,越来越多的电厂加入了降低负荷、减少发电量的阵营。
网易网友韩令国通过微博评论称,媒体报道多省出现电荒,之所以闹电荒,根源不在于企业生产扩大,也不在于煤炭供应不足,而是大跃进式的基础建设太多,占用了过多的产能。
上调电价有利缓解电荒
有网友称,电煤供需矛盾是造成此轮“电荒”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上调电价。
和讯网网友邢佰英认为,在寻求应对“电荒”之策时,需要多方兼顾,在解决“电荒”的同时推进结构转型稳步进行。首先要增加电力供应,例如通过调整煤价或电价来消解电企与煤企之间的矛盾。其次,要避免单纯增加电力供应,而应加大对用电侧的管理。例如通过消费电价“峰谷区别”、“阶梯区别”等方式,客观上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强化节能减排意识。
还有网友指出,“电荒”并不可怕,其“荒”也并非真正意义的“荒”。在未来较长时期,“电荒”可能会在局部地区经常出现,需要完善电力输送以及调度体系来解决电力的区域性、时段性分布不均现象,在现有的存量中提高调度的科学性,这将是比单纯增加电力供应量更加“低碳”的解决之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根本
有网友表示,解决“电荒”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发电量的增加,还需站在全局高度,着眼于调整能源供应结构、经济增速、产业结构与节能降耗等因素,把我们的增长速度控制在能源、资源能够承载的区间。
人民网网友罗彦认为,电力增长速度一直远高于经济增速,到去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高达9.62亿千瓦,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但让人尴尬的是,无论电力规模如何扩大,增长速度如何赶超,依然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电荒”问题层出不穷。症结何在?在于有限的电力增长与粗放发展方式对资源、能源无限制索取的矛盾。
有网友称,与经济增速高增长伴随的是环境污染与能源制约。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化工、建材、钢铁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率超过三成。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如果不是首先解决高耗能、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是片面强调高增长,盲目要求电力扩容增量,那么,“电荒”问题或许永远无解,能源短缺与“电荒”问题将始终伴随左右。即使我们的电力增长能够缓解一时之需,那或许是在饮鸩止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