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中国将在6-9月期间处理2万亿-3万亿元有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的消息引发证券市场高度关注,昨日银行股集体大幅下挫,拖累大盘收低。但发改委人士就否认中央清理3万亿地方债报道。而据了解,国家审计署于今年3月初开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尚未完全结束,在地方政府性债务具体情况尚未充分掌握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不会轻易敲定清理方案。
审计工作尚未完成
5月31日晚,外电引述多位消息人士指出,中国准备清理2-3万亿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部分不良贷款、银行将承担一些损失,同时也将把那些原先限制民间投资的开发案向民间投资人开放。消息刊发后,国内媒体纷纷致电银监会、发改委求证,但上述监管部门人士均表示不知情。财政部人士则向媒体透露外电所称方案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有最终定论。有关部委人士表示对外电所称方案并不知情,但他认为在国家审计署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结果出来之前,谈具体清理方案有些不切实际。
地方融资平台万余家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报告披露了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报告警示称,由于平台贷款普遍额度大、期限长,用途监督存在一定困难,信用风险仍需予以关注。而联系到日前市场也有传言称相关部门将对融资平台进行整顿,一时间地方债务话题波澜骤起,备受关注。
根据央行报告披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这一数据与银监会2009年底披露的8000多家相比,增长并不算快。然而如果以贷款规模计算,平台贷款的增长却相当迅猛。报告披露,截至去年底,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以去年底人民币各项贷款超过45万亿元为计,保守估算平台贷款规模也已逾10万亿元,远远超过两年前披露的7万亿元水平。更需关注的是,报告披露,在1万多家融资平台中,70%的平台散落在各级政府中财力最为紧张的县级政府中。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隐含的风险,本质上讲是信用违约风险。是否具有债务按期偿还能力,成为中国一些融资平台和在目前欧债危机中一些政府所需面临着的相同的财务问题。由此可见,央行的警示并非虚言,而联系到种种相关因素,目前应格外关注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风险有可能在今后两年被迭加和放大的可能。(香港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