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汽车业出现暴发性增长,国内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大量汽车尤其是营运车辆已经到了使用年限,然而,本应进入报废拆解程序的正规车辆,报废量却少得惊人。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刘坚民痛心地说:“这些在道路上继续行驶的报废车危害最大,不断有新的报废车补充,也不断有实在不能再开的车辆进入地下拆解渠道,呈动态增长态势。近年来全国每年流失到路上的报废车近百万辆,'十一五’期间我国至少有400万辆本该报废的汽车流失掉了。”
据统计,1999-2009年的10年间,我国汽车产量翻了7.53倍,保有量翻了4.33倍,而2009年汽车报废量仅占当年汽车保有量的2.61%,远低于发达国家注销报废率6%-8%的水平。
在这些应报废车辆中,进入正规回收渠道的大概只有75万辆,仅占两成左右,另有一批罚没车辆、无主车辆等按废钢处置的报废车大约72万辆,也最终进入了正规拆解企业,两项相加约占注销量的40%。剩余60%的报废车就是流失车辆,其中一半进入了地下非法拆解渠道,另一半依然以黑车的形式沉淀在全国道路上继续行驶。
比例433
国内报废汽车私拆滥解情况日益严重,已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而且还形成了不少大型地下拆解市场,专门从事报废车辆收购、拆解、拼装、销售。
据业内测算,一般40%进入正规拆解渠道、30%被私拆滥解、30%依然在道路上违法行驶的“433”比例,基本符合我国报废车辆流向的现状。
尽管国家法规规定报废车辆拆解必须将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等五大总成破损,以防再次利用影响安全,但实际上,流入“黑市”的报废车并不按规定拆解,车况尚可的报废车会被翻新出售,而无法再开的车辆也会被肢解后取出可用零部件,再重新拼装成一辆“新车”。
在业内人士看来,报废汽车流入黑市,有环境和安全两大方面的危害。
刘坚民说,一辆报废汽车的污染量是正常车的30倍以上,包括汽车空调用的氟利昂、废机油、润滑油、齿轮油,都需要专门的回收处置,发动机不可能过滤干净,必须要专门的油水分离设备,而且对拆解厂的环境要求也很严,底部绝对不允许渗漏。
报废车还需要处置蓄电池、扬尘污染、安全气囊等对人体有害气体的,必须要专业处置,不能随便丢弃。仅这些正规拆车企业必需的环保投入,就达数百万元,而地下私拆滥解完全没有环保措施,对土壤、大气、水源产生的污染威胁非常大。
更具危害性的是,报废车或报废零部件流入市场,对交通道路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已报废的整车或零部件,可靠性没有保障,尤其是大量报废车流入黑市后,很多都成了东拼西凑的拼装车,更加是“马路杀手”。
黑市产业链逐渐壮大
一辆本该报废的车辆没有进入正轨报废回收企业而是流入“黑市”的话,一般有以下处理手段:一是车主通过提前办理转籍或过户,使车辆流入“黑市”或在异地超期服役;二是车主不办理任何手续,私自处理报废车辆,任由当地车管部门强制注销。归纳起来,报废车辆流失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
渠道一:“假转籍”。“假转籍”也就是在车辆报废前一年左右,车主到当地车管所办理车辆转籍手续,比如说要从北京市转到济南市,但在转籍手续办完之后,车主并没有带着手续到济南市落籍,而是将这辆车卖到河北省某地继续行驶或者直接高价卖给私拆滥解的黑作坊。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龙少海说,当前“假转籍”在全国各地比较泛滥。“假转籍”之后,转出地车管所的信息显示该车已经转出,但名义上的转入地却没有该车的登记,实际的转入地更不可能有这辆车的信息。这样一来,这辆车就“明目张胆”地消失了。
渠道二:“假过户”。活跃在二手车市场上的大量“黄牛”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后,帮助车主办理“假过户”。“假过户”与“假转籍”经常联系在一起。由于它基本切断了车主与这辆报废汽车的联系,所以是很多“黄牛”首选的办法,也让很多车主放心地把车交给他们处理。
经过“假转籍”和“假过户”之后,不法分子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把车辆的识别代码——车辆大架号抹掉。这样一来,即便是这辆车在异地发生交通事故,当地的交警部门也无法通过这辆报废车找到原车主。
渠道三:“假异地报废”。由于各地车管所在管理上宽严不一,在2008年政府允许车辆异地报废的规定出台后,反而给了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他们选择那些管理宽松、“有门路”能“走后门”的车管部门,进行“假异地报废”。一位报废汽车回收公司的负责人介绍,离天津不远的河北省某县就是“假异地报废”的集中地。一些附近城市的车主在车辆报废前,会到这里的车管部门,以“车辆因损坏无法驶回登记地”为由,通过各种手段,让对方开具异地报废证明。实际上,这辆在名义上已经被报废的车辆,不久后又会回到原来城市继续行驶或是直接卖给黑作坊。
报废汽车进入“黑市”后大致也有三种销售渠道:一是车主自带报废车上门加工,拼装出炉的车辆直接被车主带走;二是订单生产,根据货主要求,生产出的车辆直接流入工地和市场;三是“拼装基地”自产自销,生产出拼装车流入二手车市场直接销售。很多车辆材料、配件都是从报废车上生拼硬凑来的,有的连车架、大梁这些关键部位都是随便做的。
报废车、拼装车的用户一般也是三种:一是在小城市或是农村的个人用户,贪图便宜,购买作私人用途;二是用作载客营运,比如一些小面包车大量被作为“黑面的”在中小城市和乡村拉客,有的还作为旅游车辆挂靠在旅游公司,这种出事故的并不少;三是大型载重车用于运输,有些在厂矿企业内部使用,有些则被私营业主进行套牌使用,用于货运。
龙少海表示,报废汽车流入“黑市”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人车两空”:不仅这辆报废车流向哪儿无从寻找,而且原车主也“凭空消失”,再也找不到人。更为可怕的是,随着报废汽车“黑市”产业链条的形成,这一地下行业正在逐渐壮大。(中华读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