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与国内最大造修船“航母”之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环形产业链。
“3个相关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实行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是一种创新举措。”山东省国资委副巡视员韩成峰认为,合作实现了“三赢”。
据了解,当前,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国内钢铁、造船、海运行业普遍面临一些困难。钢铁产能过剩,需求不旺,航运价格指数低迷,航运业和造修船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上述3家企业的战略合作,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局面。通过钢铁-造修船-原、燃料运输-钢铁环形产业链,能够部分解决困扰3家企业的钢材销售、船舶订单、海运货源三大难题,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循环。
“在这条产业链中,海洋运输是关键的一环。”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包剑英认为,我省加快发展海洋物流产业的战略部署,是拉动这条产业链的动力所在。据包剑英介绍,山东海运已与包括中船重工在内的国内多家船厂签订了78.6万载重吨的新造散货船合同,到2015年将实现控制运力400万载重吨。根据《协议》,山东海投将在新造船、船舶修理、改装等方面加强与中船重工的合作;山东钢铁对中船重工和山东海投的钢铁产品需求提供重点支持,并将在海运方面加强与山东海运的全面合作。而运力的增加,给这个链条的转动提供了初动力。
(来源:经济导报作者:李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