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报道 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今年1—8月份,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实物开工868万套,开工率86%(不含西藏自治区)。
其中,开工率超过100%的有5省,分别是河北、辽宁、福建、山东、陕西。此外,还有14个地方开工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或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分别是:甘肃98%、宁夏97%、河南96%、山西94%、贵州9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1%、天津90%、湖北88%、吉林87%、江西87%、黑龙江86%、江苏86%、广西86%。
数据显示,开工率最低的是广东,只有66%;除广东以外,开工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1个地方。
其中,开工率不到80%的是上海和青海,分别为75%和73%;其余的分别是内蒙古85%、安徽84%、重庆84%、浙江83%、北京81%、湖南81%、海南81%、四川80%、云南80%。
按照全国部署,各地保障房建设应在11月底之前全面开工。有关专家担忧,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一些地方为“冲关”赶任务,可能会仓促开工,加快施工,由此造成质量隐患。
为把保障房建成“放心房”、“精品房”,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严抓质量、明确责任、保障品质。
北京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和建设标准,推广“终身保障质量牌”,落实终身责任追究制,及时排查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建立第三方抽样检测、业主预验房制度,确保质量可靠。
安徽省不久前发布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要求保障房以满足小户型基本住房需求为主,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房间冬天能晒到太阳。宣城、马鞍山、铜陵、宿州、蚌埠等地保障房不仅绿化达标、道路安全便利,且大多已配置好健身器材、垃圾收集点等公共设施。
短短3个月,全国保障房开工率从三成多升至86%
警惕高速之下的质量隐患
在建设数量不少、建设工期不长、企业利润不高的背景下,保障房建设的全面提速,难免让人担心:速度上来了,质量会不会下去了?
5月底三成开工,6月底开工过半,7月底开工率超七成,8月底开工率达86%,各地保障房建设成绩可谓搭上了快车,月月都有新气象。
这当然是好事,也值得鼓励。在任务重、资金紧、完成难度不小的情况下,如今的进度,是中央关注、各地加力、多方合力的成果。
加快建设保障房,是上下关注的民心工程。把这件事情切实办好,要有建设速度,更要有质量保障、品质保障。保障房的供给对象,是城市住房困难家庭,各地党委、政府不仅要让他们住得安心,也要让他们住得舒心。
可是,在建设数量不少、建设工期不长、企业利润不高的背景下,保障房建设的全面提速,难免让人担心:速度上来了,质量会不会下去了?
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忧并不多余。为了赶进度,手续不全就开工的做法不是没有,政府监管缺位、企业偷工减料、工程质量缩水等现象也客观存在。河南、安徽、广西等地在检查中就发现,部分安置房、保障房项目存在质量问题。
质量的衡量和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远要比进度管理来得复杂和艰难。进度是单一指标,计算简单,也相对容易统计。质量是个综合指标,考核起来不是那么直观。一旦重视不够、监管不严,就很容易放过隐患,酿成大错。
如果把进度比作硬指标,把质量比作软指标,那么,如何让软指标接受硬考核,需要坚定的决心,也需要细致的工作。
近期,相关部委将对各地保障房进行联合检查,并将保障房质量纳入地方任务考核。这样的检查和考核,应该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标准,让工作更有抓手,更能落到实处。只有标准是具体的、可执行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在进行检查时,要以发现问题作为第一要义。严格检查,切实监管,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通过检查,堵住安全漏洞,消除隐患,避免出了问题事后追责的被动局面。一旦发现问题,该约谈的约谈,该处罚的处罚,决不含糊。
从7月份开始,建设部门按月定期公布各地保障房建设进度。这一做法,有利于群众监督,有利于各地对照,有利于推动工作。
借鉴这一做法,是不是也可以定期发布各地保障房的质量情况,包括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问题的公开、及时披露,从来都是最有力的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