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报道:高端装备大发展 特钢经济展翅飞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9-14 14:38:25  兰格钢铁新闻中心 冯伟钢
    大飞机、海洋工程、城市轨道……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为特殊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国家把高品质特殊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随着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的深入开展,我国特钢行业将掀起新一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浪潮,这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特钢落后面貌,整体提升我国特钢产业技术水平和战略产品研发水平的重要机遇期。

    《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指出,大飞机、高铁、海工、能源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十二五”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相应的特钢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高品质特殊钢产业的新增产值将达到8%,2020年新增产值达到15%,到2030年高品质特殊钢产业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现在开始,一场特钢比重提升的行业大趋势已经来临,特钢跨越式发展的大幕现已徐徐拉开。大飞机计划推进特钢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3月国务院正式对外宣布耗资巨大的大飞机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并要求尽快展开工作。据悉,整个大型飞机项目国家将投入500亿~600亿元,该笔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大型运输机、大型客机和发动机等。项目立项后,将分成大型运输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同步发展。

    大飞机研制属于高精尖项目,每架需用高温合金、钛合金近100吨,起落架需用特种高强度钢约15吨。据有关专家介绍,国家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项目立项以来,宝钢发挥航空特种材料研发优势,提前介入,现已启动了“大飞机”项目关键特种冶金材料的预研和试制。目前大型飞机起落架所用超高强钢和四大牌号的钛合金结构用钢已在宝钢研制成功,与“大飞机”项目相关的发动机用特种钢材的研发现已全面展开。

    据了解,国家“大飞机”项目启动后,宝钢组成配套新材料专题开发项目组,确定了飞机起落架用高强钢、钛合金结构用钢、大飞机发动机用材等重点研发方向,全力攻关。宝钢集团下属宝钢股份特殊钢分公司相继攻克钢水超纯冶炼等多项技术难点,成功试制出首批大飞机用300M超高强度合金钢,目前,第二批300M超高强钢已进入投料生产阶段。四大牌号的大型钛合金棒材等温锻件也已研制成功,现已进入产业化生产工艺的研究和固化阶段。

    据了解,宝钢正密切跟踪大飞机相关设计、设备制造单位的研发需求,不断细化“大飞机”项目所需特种板、型材、连接件、发动机用材等关键材料的研发。此外,宝钢目前正加紧建设国内首个大型特种金属及合金板带工程,实施热挤压钢管改造工程。工程建成后,宝钢将具备大飞机用大型钛及钛合金、高温合金结构件的冷轧基板生产能力,填补国内空白,并可生产大飞机使用的特种镍基、钛基及精密合金钢管。

    300M超高强钢是大飞机起落架项目所需的最关键的材料,对其抗冲击性、抗疲劳强度、韧塑性等要求较高。原有300M超高强钢∮300mm以下小尺寸产品就是国产各种军用、民用飞机起落架最关键的材料。抚顺特钢又在原有∮300mm以下小尺寸成熟工艺技术上,通过优化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冶炼技术,大规格棒材生产工艺,相继攻克了钢水超纯冶炼、高均质、高锻造比等技术难点,成功研制出∮350~550mm大尺寸超高强度钢。目前就可以为国产制造“大飞机”项目批量提供各种尺寸、规格的300M超高强钢产品。

    抚顺特钢表示,公司可以完全满足国产“大飞机”起落架的生产需要,今年的订货量就已达到1000余吨。而今年下半年,公司会密切跟踪“大飞机”相关设计、设备制造等研发需求,并在近两年内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改造,将生产能力扩大2至3倍。

    国内“大飞机”项目可行性研究仍处于启动阶段之时,首批为大飞机准备的钢材已经交付使用。据悉,东北特钢集团抚顺特钢股份公司,首批为大飞机起落架生产的45吨直径为∮400mm、300M超高强钢,已交付航空锻造专业生产厂家。抚顺特钢牵头的2项大飞机发动机用钢研制课题和3项大飞机机体用钢研制课题均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经过长达5年的反复研讨和前期预研,总设计师单位终于在大飞机发动机设计方案中首次选用了超高强度钢和耐热不锈钢作为大飞机发动机的重要构件。海洋工程助推特钢产业大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开发与应用海洋资源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开发的世纪。一场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的产业情况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各主要经济体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未来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将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其中,海洋产业正是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造船业规模攀上世界第一之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将为中国船舶业乃至整个海洋经济开创一片新天地。

    海洋工程装备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产品,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厂商须具有完善的研发机构、完备的建造设施、丰富的建造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

    钛材具有适应于海洋环境的特性,如耐蚀性、无磁性,具有极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等,它是一种天然的海洋装备结构材料。钛材的这些特性,给研发新的船舶产品、海洋工程机械和装置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技术平台,因此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钛材在船舶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不仅领域逐步拓宽,而且用量也随之增大。

    兰格钢铁特钢分析师王森介绍说,国外大量经验表明,特钢的消费提速滞后于普钢,一个国家对特钢的需求,一般会在钢铁需求基本达到饱和之后,才会有所提升。城镇化进程放缓时,特钢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专业化分工和向高附加值倾斜的结构调整是特钢产业发展的方向。据了解,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情况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特钢需求有望迎来快速腾飞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船舶行业经过长期应用研究,现已形成船用钛合金材料技术体系。在本行业中使用钛材冶金半成品主要有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材、锻件、铸件、丝材和管材,其中板材用量最大,约占70%以上;锻件次之,约为15%;铸件12%;其余是丝材和管材。要保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建造质量,各类不同规格钛材的各向同性、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适中、板材生产、弯曲、冲压成型、焊接,锻件与铸件的制备,制造工艺技术是关键,此外,国内船用钛合金研发经验还表明,一种新的钛合金材料用于船舶制造,必须进行大型结构模拟的验证性试验,以考察其实用性和科学性。

    据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和山东省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环渤海经济圈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形成中高级别建筑钢材、造船板、不锈钢、耐候钢材等集中消费带,进而推动区域内的鞍钢、本钢、东北特钢、凌钢、山东钢铁集团等重点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据悉,“十一五”期间,大连、青岛和烟台已初步形成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青岛船舶海工产业项目70%以上具备国内先进水平,已经形成造修船、船用柴油机、海洋工程装备、船舶电力推进等高层次产业链。

    根据“十二五”规划,烟台将把海洋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集成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水平。到2015年,烟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将达到100万吨,船舶产量将达到550万载重吨,海洋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为海洋开发提供装备的战略性产业,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但越来越多的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一产业的重要性,并开始抢占这一领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竞争必将日益激烈。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发展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尽快进入世界海洋工程产业第一阵营,为我国海洋开发和参与海洋国际竞争提供利器。

    在我国钢铁行业接近市场容量顶峰的背景下,将展开产品差异化和品质的竞争。特钢材料的长寿命化、节能环保化,使其顺应行业发展方向。与普钢相比,特钢的技术门槛较高,产业集中度高,下游应用领域纯属于“消费者”,未来发展空间无限广阔。城市轨道建设给特钢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铁路大提速的时期,要求干线时速达到300千米,支线要达到200千米以上,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要求进一步提高车辆用弹簧钢的疲劳寿命,提高弹簧的静挠度,以确保铁路运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我国多家特钢企业开始走上特钢的历史舞台。兴澄特钢是比较成功一例,据业内人士介绍,兴澄特钢借鉴货车用转向架提速弹簧的成功经验,于2006年开始开发提速客车用弹簧,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采用大电炉冶炼、精炼、真空脱气、大方坯连铸等工艺,先后解决了钢材的夹杂物、气体含量、碳偏析、表面质量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摸索出了一套高纯净、高性能弹簧钢的生产工艺。目前已成功开发出客车用提速弹簧,氧含量保证在9ppm以下,性能指标高于欧洲标准,并通过了法国阿尔斯通的技术认证,成为其合格的供应商。采用连铸连轧工艺开发的弹簧圆钢经弹簧厂加工成弹簧,经北方交大测试,疲劳寿命达到了400万次以上,完全达到了铁道部的要求,也标志着兴澄特钢开发的300千米/时城市轨道车用弹簧钢取得了圆满成功。城市轨道建设对特钢的需求与日俱增,据有关专家介绍,未来几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会高速增长。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轨道交通电力及电气化发展论坛上就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城市地铁、轻轨规划线路建设里程将达到2600千米,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27万亿元。高铁板块对整个航空业、运输业会有一定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快速三四线转移,东部加工业战略在往西部转移。按照“十二五”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目标,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是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记者从中钢协了解到,“促进与铁路系统进行合作,共同进行铁道轮轨用钢开发”是中钢协此前一直重点推进的工作。包括动车和高铁车轮在内的大功率机车轮一直是我国的技术短板。目前,我国已掌握了大功率电力机车的总成、车体、转向架、主制、主变流器、驱动装置、牵引电机、制动系统等核心技术,也已经实现了时速350千米高速钢轨全部国产化,但车轮却一直依赖进口。马钢股份自主研发的直径1250毫米大功率机车轮,已在兰州铁路局“和谐0346号”机车上安全运行50000千米,成功实现重载试运行。据悉,此次成功试运行的大功率机车为动车车轮。近日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专家在对车轮进行检验和分析后认为,马钢大功率机车轮试运行结果理想,再经过一定运营里程试验和达到检测要求后,即可投入批量生产。自2010年开始,该产品就在铁道部接受层层审核认证。如今已成功实现了重装载试运行,并获得良好检验结果,意味着该技术已经实现了重要突破。

    记者还从马钢内部得悉,按照计划,马钢专门针对大功率机车轮生产的电炉即将建设完成。专用配套电炉的建设完成,意味着马钢距离动车车轮的正式量产已为时不远。此外,在动车轮取得重要突破的同时,马钢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马钢也正在加紧进行高铁车轮的技术研发和试制,“但进度会比动车轮晚一些”。而随着铁道部对马钢车轮的肯定,我国国产动车轮逐步乃至全面替代进口车轮将成为现实,广阔市场将给特钢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记者从业内获悉,普通火车轮售价通常在8000~9000元/吨,动车车轮为其两倍有余,约20000元/吨,高铁车轮则将达到60000元/吨的水平。马钢规划中的动车、高铁车轮产能约为24万吨。由于动车和高铁车轮属于典型的高附加值产品,若生产顺利,利润十分可观。而这有望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首个领域。王森分析说,因为特钢的应用受限于其特殊性的要求,主要应用于大飞机、海洋工程、城市轨道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工程的承建单位主要集中于国企等大型钢铁企业,一些民营企业并无涉足。因此,在“十二五”初期,特钢在民营钢铁企业中,市场前景并不是很大。因为从事特钢行业的企业,面临着资金、市场、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各特钢企业急切需求产业结构调整,以便他们能寻求到更大的发展机会。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待产业结构充分调整过后,整个特钢市场将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对国内32家主要特钢企业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累计生产优特钢4695.3万吨,同比增长14.50%。其中,非合金钢2355.1万吨,同比增长16.48%;低合金钢1159.9万吨,同比增长14.28%;合金钢1047.6万吨,同比增长9.86%;不锈钢123.7万吨,同比增长20.45%。

    目前,我国的特殊钢行业正处在全面发展时期。放眼将来,利于特钢产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正在形成,随着“十二五”规划的东风,特殊钢行业经济必定会展翅腾飞。对于特殊钢行业内的企业来说,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这既是大好的发展良机,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谁能率先抓住特钢经济这一轮的腾飞大势,谁就能在未来胜出,占得特钢市场中的重要一席,迎来属于自己的特钢时代。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兰格报道:高端装备大发展 特钢经济展翅飞
  • 兰格报道:进口铁矿石逐步进入“战国时代”
  • 兰格报道:9月北京建筑钢材需求好转
  • 兰格报道:京城建筑钢材库存增加背后有文章
  • 兰格报道:众商家谨慎应对“金九银十”
  • 兰格报道:央企巨额援疆 或掀西北钢市淘金热
  • 兰格报道:贸易商支招“夹缝”中的资金操作
  • 兰格报道:钢厂纷纷上调出厂价格 9月钢市走势预期向好
  • 兰格报道:钢价阴晴不定 商家越发谨慎
  • 兰格报道:彩钢板将迎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