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的车价就不用多说了,几乎什么人都拿美国说事。我只想简单说一句,据我估算,以雅阁2.4自动挡基本型的价格为标杆,中国产车型价格比美国市场同等车型价格要高30%左右。
是什么东西造成同等车型在不同市场的价格有如此大的差异?我在6年前《车价与国际接轨,一个虚妄的神话》一文中曾做过详细的论述。简单说,同等产品在不同市场的价差主要是由不同的税制、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竞争环境、制度乃至腐败成本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而在上述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汇率将是决定的因素。
美元贬值,使美国产的汽车变得很便宜,出口到中国也很便宜,以致我们要动用反倾销程序来阻止美国车“低价竞销”,虽然我们知道,美国人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欧元升值,使欧洲生产的汽车变得很贵,零部件也很贵,曾使一汽大众在2004年因进口奥迪零部件价格大涨而蒙受了20多亿元的损失;人民币预计将继续升值,这将使中国的车价相对“海外”变得“更贵”,也会使我们一些人的心理更加失衡。所谓“车价与国际接轨”从来就是个伪命题,除非世界各国变成了一个完全统一的市场,实行一样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政策法规,发行同样的货币,但即便如此,车价也会有差异。看看欧盟各国最高达20-30%汽车差价,看看中国各地汽车的差价,我们一些人的心理是否会平衡一些?
当然,并不是说中国的车价没有水分,中国各大汽车集团平均利润率为8%左右,远远高于世界平均的3-5%,说明车价还有下降的空间。但车价虚高与“市场换技术”没什么直接关系,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市场需求暴涨造成的供不应求,消费者还不大成熟,缺乏对车型性价比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加上一些厂家的营销能力过强,以及东风日产(虽不生产高档车,但利润率第一)这样的厂家采取了一些据说是拿不上台面的“降成本诀窍”。
都说自主品牌打破了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对车价的垄断,把中国车市的价格拉了下来,让消费者受益,但实际上,跨国公司及其合资企业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商量好维持一个“垄断”高价,他们之间的相互竞争远比与自主品牌的竞争更直接、更激烈,对车市整体价格的影响更大。以往,合资企业追着市场的高速增长相互竞赛,却依然供不应求,在价格上为自主品牌的成长留下了空间;如今,市场增速减缓,日系车开始大幅降价,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空前加剧,此外,合资企业也开始推出低价的合资自主品牌车型,这些都将进一步挤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是要“让降价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挤干合资品牌车价的水分,让消费者受益,还是要车价保持平稳,给自主品牌留下足够的成长空间,对业界来说的确很纠结。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