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会议期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王锦连秘书长对目前的造船形势做了介绍,参加会议的代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谈了具体情况,本期编辑有关部分,供读者参考。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1、1~7月中日韩造船指标对比 2011年1~7月,我国全国造船完工量为3846万载重吨,占到全球市场的42%;韩国造船完工量为2967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的32.4%;日本为1828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的20%。 在新接订单方面,中国新承接船舶订单2358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的48.7%;韩国新接订单2053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的42.2%;日本新接订单135万载重吨,在世界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足3%。 在手持订单方面,中国手持船舶订单17608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的42.3%;韩国手持订单13789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的33.1%;日本手持订单6417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的15.4%。
2、主要造船集团和省市造船指标 据统计,1~7月份,在造船完工量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为934万载重吨,占全国的24.3%;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为686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7.8%;江苏省为1287万载重吨,占全国的33.5%;浙江省为546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4.2%。 在新接订单方面:中船集团公司为312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3.2%;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为474万载重吨,占全国的20.1%;江苏省为789万载重吨,占全国的33.5%;浙江省为655万载重吨,占全国的27.8%。 在手持订单方面:中船集团公司为3855万载重吨,占全国的22.9%;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为2630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4.9%;江苏省为6793万载重吨,占全国的38.6%;浙江省为2975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6.9%。
3、全国1~7月造船经济指标 根据行业协会对我国规模以上1523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统计,截至7月底,我国船舶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为4431亿元,同比增25.6%。工业总产值位居前三位省份及其工业总产值分别为:江苏1156亿元,辽宁564亿元,浙江475亿元。 截至7月底,我国船舶行业的工业销售产值为4343亿,同比增长26%。位居前三位的省市及其工业销售值分别为:江苏1620亿元,浙江471亿元,上海402亿元。 截至7月底,我国船舶行业的出口交货值为1883亿元,同比增长18.9%。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6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12亿元,同比增长29.4%。企业利润总额259 亿元,同比增长39.1%。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主营业务和利润总额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表明,全行业尤其是主要船企在不断进步。举例来说,与去年相比,全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 29.4%,而生产成本上升了27%。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行业的财务费用同比去年减少了5亿元。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的利润总额较低,且销售利润率较高,为7.83%。这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船舶行业经济运行的情况是较为正常的,全行业在逐步进步。
二、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
对于中国船舶行业取得成绩,全行业还应冷静分析,正确认识自身的差距和问题。
1、中韩两国船舶产品结构对比 在三大造船指标方面,去年无论是以载重吨计算还是以修正总吨来计算,中国都超过了韩国。但是,以价值来计算,我国船舶行业落后韩国7~8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高技术、附加值船舶的接单量较少,仍以三大主流船型为主,在产品结构方面远远落后于韩国。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承接的新船订单仍以散货船为主,我国散货船订单占到全球市场的58.1%,韩国则占到25.5%;我国新接油船订单占全球市场的38.9%,而韩国占到57.2%。
2、去年中国船舶行业指标分析 2010年,在我国完工船舶中,散货船所占比例为65%,油船所占比例为22.6%,集装箱船所占比例为5%。在新接订单中,散货船所占比例为74%,油船所占比例为17.2%,集装箱船所占比例为4%。在手持订单中,散货船所占比例为72.2%,油船所占比例为16%,集装箱船所占比例为6.7%。以上数据表明,在三大主要船型中,我国船舶行业仍是以散货船为主,集装箱船所占比例较低。而这种依靠散货船为主的产品结构,让中国船舶行业今年以来在世界船市上比较被动。
3、中国船舶工业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船舶工业的优势:包括政策为优势,如《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目前正在制定的《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资源环境的相对优势,以及融资条件优势,内需优势等。然而,韩国政府对其船舶工业也十分支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对中小船企的扶持力度较大。 中国船舶工业的劣势:一是研发能力薄弱,与日韩相比进展缓慢,力量薄弱,不能非常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管理水平与日韩有较大差距;三是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劳动力素质与日韩有较大差距;四是在产业结构及配套方面,与日韩相比处于劣势。
4、中日韩经济增长方式对比 总体来说,中国船舶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比较粗放的。以投入产出来分析,2009年,日本20家船厂的年销售额为2129亿元人民币,当年消耗钢材445 万吨,即每吨钢材的产出为4.8万元人民币。而我国去年的年销售额为4300亿元,年钢材消耗量为1300万吨,即每吨钢材的产出为3.2万元,仅仅是日本的2/3。
5、三国船舶行业生产效率对比 在生产效率方面,以人均产量分析,日韩船舶行业的人均年产量约为400万~500万载重吨,而我国的人均年产量为150万载重吨,是日韩的1/3。在人均产值方面,日韩国船舶行业的人均年产出为200万~400万元,而我国仅为50万~100万元。每修正总吨的工时,日韩为10~15工时左右,而我国的目标是在2015年达到15个工时。
6、三国产业集中度对比 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位居国内前三位的造船企业,其完工量的总和仅占全国造船完工量的25%,而韩国造船行业的这一数字为53.2%,日本为 35%。而我国造船完工量位居国内前五位的造船企业,其完工量占全国造船完工量的33.8%,而韩国造船行业的这一数字为73.8%,日本为49%。此外,我国造船完工量位居国内前十位的造船企业,其完工量占全国造船完工量的47.5%,而韩国造船行业的这一数字为85%,日本为74%。
7、三国船舶配套本土化率对比 据统计,日本的船舶配套设备本土化率为95%~98%;韩国为90%以上,而去年我国三大主流船型的配套本土化率仅为54%,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的本土配套化率还不足30%。
三、当前中国船舶行业形势分析
一是新船订单下滑严重。按照克拉克松的统计,今年1~7月,我国获得的新船订单为430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1%。不仅如此,目前船价还看不到企稳上扬的势头。举例来说,18万载重吨好望角型散货船目前的价格约为5300万美元,与年初相比下降了近20%。油船价格则普遍下降了3%~5%。 二是交船难度在不断增大。目前,业内约有30%左右的船无法交付。这并非船企没有能力交船,而是船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交船越来越难。根据企业反映的情况,当前很多省份、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 三是市场需求结构明显变化。中国船舶行业的产品结构仍以散货船为主,而散货船市场的需求和价格都明显下降。而在国际市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工船、大型集装箱船看好,今年以来韩国船企大量接获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就证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很多国际造船的新规范已开始或即将生效,这也使得船东明显看好符合新规范的船型,从而导致市场需求结构改变。 四是造船成本不断上升。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钢材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都对全行业造成较大压力。特别是韩国为了保持其高附加值船型和船舶配套领域的地位,与中国进行低价竞争,并向海外转移造船能力,导致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四、中国船舶行业发展建议
第一是要努力承接订单。中国船舶行业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要积极承接订单。为此,全行业要研究制定好发展战略,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综合分析自身的能力,努力完成好“接单”这一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 第二是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这既包括全行业的产品结构,也包括企业的业务结构,以及全行业的组织结构。为此,在产品结构方面,我们必须很好地研究符合新规范的船型,更快地开发满足船东需要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在企业业务结构方面,骨干船企要努力做强主流业务,同时积极发展非船业务;一些困难小型企业则有必要考虑转型,发展船舶配套或非船业务。此外,全行业行的组织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考虑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以提高中国船舶行业的产业集中度。 第三,要积极推进成本工程,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为此,全行业要打造高效制造体系,依靠科技进步,抓好建模、精益造船、信息化水平提高等工作。
(船舶经济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