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十二五"重任:安内攘外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10-24 10:18:37  兰格钢铁
    在本次全球汽车论坛中,多数发言嘉宾在肯定了中国汽车业近年取得的飞跃同时,均谈到了中国汽车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中国车企是否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我们目前处于什么样的技术研发水准?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到底以什么样的步调向海外进军?”上述问题,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数车企高层苦思的问题。

    攘外多元化创新

    过去10年间,中国汽车销量由230万辆增至1800万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我们的话语权始终不足,一方面,在合资公司中中方的话语权偏弱,更重要的是国内自主品牌对于政策的依赖度偏高,高端化始终难以成功。

    对此,徐和谊认为,短期内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是好事,但是如果以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讲,靠政策支持来解决,显然不现实。根本的解决方案,来自于创新,即具有想象力的思维突破。“首先肯定集成创新是一种创新,我们国家说的自主创新,原来是说三个方面,一个是原始创新,一个是集成创新,一个是引进消化系统再创新。这三个方面都是属于自主创新的内容,所以我们原来老用错,说自主创新和对外合作相结合,这个是不成立的,自主创新也包括对外合作,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就是自主创新。”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在接受本报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亚新科集团副总裁倪威认为,自主车企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还远远不够,“目前很多国内车企的研发投入只占国外品牌的7%-8%。”令人深思的是,其点名表示赞赏的奇瑞汽车,却因为近年来数笔研发资金的投入,一度饱受外界质疑。

    安内避免恶性竞争

    缺乏足够的研发投入的情况,同样也涉及新能源车方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狄瑞鹏认为,缺乏充裕的研发经费,使得中国汽车缺乏“灵魂”,在此前提下,中国汽车没必要急着出口。“中国的区域型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有着不同的背景,所以有很多细分市场可以挖。”他坚持认为。

    作为历年的出口大户,奇瑞在前8个月出口量就已超过去年,突破10万辆大关,但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陆建辉仍然忍不住抱怨,我们走出去所面临的竞争都是来自国内企业,“只要有一种产品在哪一个国家卖得好,没几个月你就看到都是中国制造,同样的产品价格低得多的在竞争。”

    这种情况2005年就曾在俄罗斯上演,彼时,如长城、沈阳中顺、哈飞、东南、北汽等车企均在开拓市场,为此不惜争相压价。

    不仅如此,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认为,去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为58万辆,仅约占总产量的3%,而出口车型被外销至21个国家,“非常散,且没有建立更多自己的品牌,所以说我们整个的国际化海外订购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

    实际上,国内车企在海外市场同时面临着高关税壁垒和汇率问题。

    以奇瑞为例,当巴西的工业税从13%提高到了43%,其产品在当地的性价比优势被削弱,与此同时,陆建辉坦言,过去几年,由于人民币升值,奇瑞损失了大概20亿元人民币。而上述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来自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对此,支陆逊称,未来或逐渐收紧汽车出口资质,不达标的车企将不能“跨洋”。在仍需提高技术含量的前提下,此举对于不少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海外出口量设定在相当比重的自主车企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链接

    徐和谊启动“二次创业”

    铁了心让北汽跻身国内第一阵营的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已将“二次创业”作为了北汽“十二五”阶段的新战略。在北汽股份成立一周年之际,徐和谊将“二次创业”的新版图呈现给媒体。据悉,徐和谊将北汽的“二次创业”分为了三个阶段:从现在起到2012年年末是“二次创业”的第一阶段;从2013年初到2015年末是“二次创业”第二阶段;从“十三五”规划开始到2020年是第三阶段。而徐和谊的目标是,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建设,到2015年,北汽集团的汽车产销量达到350万辆,并力争突破40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营业利润超过30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力争进入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15位,进入世界500强。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作者:高薇)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汽车业"十二五"重任:安内攘外
  • 对话巨头:寻找汽车业的“苹果模式”
  • 汽车业看淡后市 4季度板块尚存估值修复机会
  • 陶氏汽车业务部加大对聚氨酯胶粘剂投资
  • 陶氏汽车业务部加大对聚氨酯胶粘剂投资
  • 汽车业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增速创十年新低
  • 汽车业步入调整期 4项行业指标出现下滑
  • 冷藏保温汽车业市场潜力巨大
  • 告别“不差钱” 汽车业又现库存预警
  • 原油对外依存超美 警醒汽车业科学、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