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李绍德:航运业进入大船低碳新时代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12-1 9:52:42  兰格钢铁
    图:李绍德指超大型船改变了班轮公司经营模式,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型。图为中海今年首航的1.41万箱巨轮\本报摄

    大公报记者杨楠上海三十日电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李绍德指出,航运市场新运力增速太快,已经大大超出人们判断。可以断定,运力过剩将是长期的、整体的,而运力短缺则是短暂的(如突发事件引起)、局部的(如某些细分市场)。当前一些战略领先的船公司正采用新的经营模式,推动整个市场进入“大船低碳”的新时代。

    李绍德出席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同期举行的高级海事论坛时,发表题为《大船低碳时代的市场特徵与经营模式转型》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有人把航运市场运价走势图称为“笋图”,因为市场快速起落形成的曲线图,很像一根又一根尖尖的竹笋,说明市场高位的时间维持很短,感叹国际航运成为夕阳產业。其实,只要世界经济贸易存在,航运业就不会消失,走到尽头的不是这一產业本身,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和旧有的生存规则。

    二十年来,集装箱船舶的平均箱位增长120%。1990年底全球集装箱船队平均箱位只有1400箱,目前平均已达3000箱,预计到2014年将达3500箱。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各家班轮公司纷纷增加8000箱以上订单,尤其是马士基二月份开出1.8万箱的订单更是令世人瞩目。

    船舶走向大型化

    当前一些战略领先的船公司正采用新的经营模式,推动整个市场进入“大船低碳”的新时代,船舶大型化、超大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集装箱班轮业表现尤为突出。

    他分析,船舶大型化反映的是“大鱼吃小鱼”的竞争规则:大船挤小船,强者吃弱者,船公司为了寻求持续增长而展开残酷价格战。大家为抢夺货源、航线份额,在运力过剩的市场上,用大船的成本优势,把小船挤出核心航线,例如1.3万箱大船运营欧洲航线,要比8500箱的船节省150美元,比6500箱船节省250美元。此外,大船还拥有灵活调运空箱的便利性,因而有利於合理调配集装箱,降低供应链成本。

    由承运人变经营人

    李绍德认为,在上述背景下,船公司应走出价格战,进行经营模式创新,通过上下游延伸、供应链整合和个性化服务,实现差异化,并建立全球网络,整合发展内陆运输,开始由全球航运承运人,向以航运为依托的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

    他续说,“班轮公司正从分散型布局向区域转运中心转型。传统意义上的经营模式,大多通过点对点与网络化,进而形成覆盖全球的船运网络运营──但超大型集装箱船改变了这一切,班轮公司通过打造'区域航运中转中心’,使超大型船得以掛靠,并通过支线船分拨至各个贸易区:1万箱以上的主力船队担当跨洋运输重任,而2000至5000箱船作为支线运力,将货物分拨至大船吃水受限的港口。运用这样的伞状服务网络,在帮助船公司节省单箱运输成本的同时,也解决了船公司船队更新后,自有中小型船队的出路,并可扩大自身服务网络,增强与其他船公司合作谈判的机会”。

    李绍德表示,通过“大船大货量”,大型班轮公司提高了与港口方谈判的实力,进而有效降低港口使用费成本;同时通过提供堆场拖车等第三方物流服务,扩大利润范围。近年来,马士基打造马来西亚的丹戎帕拉帕斯港,长荣打造巴拿马的科隆港,都是船公司经营模式向区域中心转型的范例。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中海李绍德:航运业进入大船低碳新时代
  • 航运持续低迷 中海集运逆势二次大手笔买船
  • 航运低迷中海集运逆势二次买船
  • 中海油天津LNG项目落户滨海
  • 中海:今年集装箱班轮公司预计全部陷入亏损
  • 中海:航企投资码头可以平抑周期性波动风险
  • 中海地产发力商用物业 总规模达260万平方米
  • 中海工业进军海工迈出重要一步
  • 凯翔获中海油5套干式负载订单
  • 该不该买船 中远中海两巨头利益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