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1月30日电近日以资产负债率高著称的浙江绿城集团传出与中国最大的“金主”——中投牵手的消息:绿城将与中投旗下子公司建银投资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国内房地产。
消息一出,中投主权投资基金的背景马上引发业内热议,此举是否政府出手曲线救市?
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符合条件企业员工购房最高补贴20万更被业内理解对政府出手直接救市。
记者注意到,不但是杭州,全国最近各地频频传出各种救市信号。
11月25日消息,南京有五家银行近期已将首套房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之前的10%下调至基准利率的5%。
其后北京市住建委联合北京市地税局重新调整了普通住房标准,住房交易税下调。此举被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是“托市”政策,因为在成熟的市场遏制住房的投资炒作是加税而不是减税。中国住房交易税处于极低的水平1.5-3%,现在房价开始下跌时减免或优惠,易宪容认为完全是与国十条以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整政策相悖的。
在之前是佛山取消限购令一日游,成都变相放松限购政策被叫停。
这些政策出台后,几乎都被贴上了“救市”的标签。
在救市信号背后,楼市之不景气已经是不着的事实。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楼市成交量继续低迷,多城市成交量谷底徘徊。11月21日-27日35个城市中,30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7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重点城市成交量均同比下降,其中天津跌幅最大,达57.07%,杭州(不含萧山、余杭)同比跌幅亦超过50%。
而绿城董事长宋卫平的一份“陈情表”也被广泛流传:
“市场若一直处于如此萧条状态,停留于谷底,恐怕一些企业真就会走上绝路。销售不畅,加上信贷紧缩,一个最符合逻辑的推断就是企业过不了年关。届时,有的企业或许申请倒闭,有的则是开发商跑路,更有甚者,怕有更多的悲剧要发生。”
记者也注意到,各地政府也纷纷撇清“救市”之嫌。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认为中央政府不会托市,这是前提,但地方政府却未必,最后是博弈的结果。但这次调控关系中国经济结构,不可能改变。
救市也成为网络热议。
有网友评论杭州财政对符合条件企业员工购房补贴,是政府向有能力的人发出买房救市暗示,“拿纳税人的钱去补助购房者,这不公平。”
新浪微博网友“勤劳的衰哥”认为,由于开发商和一些“学者”传递的信号,中国房地产事实上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健康的预期:大家认为,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一旦房价真正下跌,政府一定出手救市。
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则认为,中国未来几个月房地产企业出现倒闭的时候,政府不能再走"救市老路",救市对中国长期来说就是负面的。他认为任何人说救市的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把房地产炒起来,是救自己。中国经济很多问题是由房地产引起的。中国的实业大而不强,也是源于此。畸形的地产市场让企业家做大实业的目的变成了简单的一句话"赚钱以后去搞房地产"。
如果不救市,谢认为2012年的确很多房产企业都会破产,但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不能够有2万多家,重组之后行业才能变健康。
但政府拿什么对冲楼市下行对GDP的负面影响?叶檀认为可通过保障房、基建投资、内需,以及税收改革来抵销负面影响。
“当然,这还很难,很痛苦。”叶檀说。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则表示,现在楼市调控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在调控尚未到位情况下救市意味着“功亏一篑”。
他以2008年楼市调控为例,当时初见成效但因为金融危机为保增长,各地纷纷出台救市政策,甚至把救市和救国联系在一起,结果楼市调控中途而废迎来的是2009-2010的楼市报复性疯涨。
而对于救市,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吴新坚认为下调楼价才是救市之根本,只要开放商主动让利,刚需还是买帐,近日北京、广州等出现“日光盘”,楼盘主动下调楼价“以价换量”还是能够获取良好业绩。
记者在杭州市中心采访多个豪华楼盘时候也验证了吴新坚的观点。
新湖中宝开发的武林国际以低于周边5000元左右的价格开盘,在目前行情下半月预定预售还是超过四成。其40000左右均价虽然低于周边5000元以上,但开发商依然利润丰厚,其楼面地价只有11000元/平方米。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认为部分开发商一方面坚持暴利不降价,一方面又要求政府救市是不现实的。 |